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我的生活比诗歌更重要——《不是去向,是归途》后记

    我的生活比诗歌更重要——《不是去向,是归途》后记

      将这些多年的诗结集出书,我积攒了很久的勇气,犹豫盘亘了几年。

      最终促使我下决心给自己的文字生涯留一个纪念——仅仅是关于自己的纪念,是因为我终于确定,在专业的角度上,我并不是一个诗人,我可以不为专业负责。为了配合我的这个认识,我的省作家协会的证件已在多年前丢失。

      那本作家证留在心里,这些诗结集成书,对我都是美好的纪念。

      但是,我自己这些排列成诗歌形式的文字,就算是疑似诗歌,在结集之际,我也必须为它们说上两句。我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给它们定位,我仅仅是想表述一下个人的想法,所以我动用了三个小故事,为我佐证。

      故事一:买椟还珠

        《韩非子》里有个郑人,在集市里看到楚人卖珠,名贵的珍珠,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郑人高价买了下来,当他发现盒子里的珍珠时,想都没想就还给了楚人,欢天喜地要走了那只漂亮的盒子。

      这个故事,让人从古代笑到了现在。

      我却止笑,如果把故事牵强到我的诗,我,可能就是那个买椟还珠的郑人。

      和众多专业、高贵如珍珠般的作品相比,我的诗歌,就是那只盒子——郑人买走的“椟”。

      珍珠是名贵的,我无力拥有,局限于专业知识,我的文字一直无法靠近那些珍珠般高贵的手法。我的诗,只能如郑人的“椟”,仅仅用来装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我甚至妄自揣测,郑人其实并非不知道珍珠的名贵,他只是很彻底喜欢那个漂亮的“椟”而已,在他的认知里,盒子比珍珠重要。

      而我排列成行的文字,我的“椟”,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珍珠,以及珍珠般专业而高贵的诗歌,我仰望而敬重。

      故事二: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里的楚人渡江,不小心把宝剑掉入江中,楚人赶紧用刀在剑掉落的地方刻上记号,他以为,只要记号在,就一定能找回他的剑。

      轻舟已过万重山,笑话也就传遍了千山万水。

      反复阅读自己的诗,却发现,自己多年的文字,其实一直都是在刻舟求剑。

      我要说的是,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每个人的故事,故事过后的感悟,都不同,只属于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么,每个人记录人生行程、思想轨迹的方式,也一定不同。

      而我的诗,恰恰被我用来记录自己的历程与想法。可能,我的表述方式,表达形式,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是愚笨的,类似于楚人刻舟求剑。在我,它们却真实且适合。

      楚人,沿着他的刻痕,是再也找不回他的剑了。而我,只要刻痕在,我的“剑”

      失落在哪里我知道;只要刻痕在,沿着它们,我一定可以找回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和记忆中那颗真实的心。

      故事三:和尚、包袱、伞——我?

      曾经看一个笑话:有个公差押解一位犯事的和尚赶路,公差健忘,怕遗失东西,就编了顺口溜:包袱——雨伞——和尚——我。每日早晚清点一次。

      某日夜里,和尚把公差灌醉,开了枷,反给公差戴上,并剃光了他的头,从容而逃。

      次日醒来,公差开始清点:包袱——雨伞——和尚?

      “和尚——”“和尚?”“和尚不见了!”

      公差急得大叫。

      一摸脑袋,大喜,叫道:还好,和尚还在!

      接着又大哭:我呢?包袱——雨伞——和尚——我?

      我呢?我在哪里呢?

      那时,看一次,笑一次。

      反观自己的文字,轻出了一口气,还好,我在。

      我不专业,但我真实,我的文字卑微,却有自我。

      我的诗只为“我”而写:我的想法、我的做法、我的存在。

      当然,这个“我”是和世界关联的我,是和爱和恨和七情六欲关联的我,是真实的、卑微的我,甚至自认为高贵的我。

      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在自己的诗中,叫出“自我”。

      如果,你不小心在我的文字里读出你自己的那个“我”,那一定就是我感动的理由了。因为诗、因为文字,“我”,也可以是“你”。

      关于诗集的名字

          必须给诗集起个合适的名字,终于确定为《不是去向是归途》。

      离开职业的文字工作足足十五年了,突然要出一个诗集,却不是要回到先前的那种状态。十五年,对我个人来说,虽不至于沧海桑田,却也是面目全非了。

      无论从思想到行程,我都不可能重回当初的断裂处。

      这本诗集,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个纪念而已。

      我目前的生活比诗歌更重要。我必须去做我要做的事,必须去为我现在的工作尽责、去为与我关联的人尽责,当然、也间接为这个社会尽责。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关联了很多人,而诗歌,仅仅是我个人的。

      但是,绕开专业的角度,诗歌却一直被我当作心灵生存的状态,在心里,我从未稍离,在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我一直走在归来的途中。

      心若安好,岁月静美。不是去向,是归途!□萧然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