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章鱼港、客户和陈紫荔枝

    章鱼港、客户和陈紫荔枝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兴化平原上弯弯曲曲的沟渠以及沿岸的荔枝、水田和密集的民房。(谷歌地球截图)。

      最近,笔者搜集到三条关于莆田市宋代的资料。

      一、莆田市从东到南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境内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水运发达,港口众多。木兰溪上,木兰陂下,除了三江口港外,曾经有白湖(在今阔口)、宁海(在今涵江区镇前)两个港口,还有章鱼头港。据《宏治府志》:“今南洋有章鱼头港。盖始初南北横亘,只一地以其形圆椭如章鱼头,故名。淳熙初,民人王大猷等欲开新港,以元港筑田。时白湖住人顾问等力陈不可。谓自白湖港出章鱼头,绕烧灰崎头,再宿而后抵下黄竿,海寇经三潮方入境。今开新港,一潮可至,是利在数家,害及一郡也。蒙潘知军畤勘实勒填。今筑为田,意者其元时乎?”

      可知章鱼港开于南宋淳熙(1174-1189)之前。该港在今新度镇港利(即港内)村,位于原白湖与宁海港之间。章鱼港以其地形似章鱼头而得名。木兰溪在那儿拐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圆弧,章鱼港就建在其南岸。

      《宏治府志》:“郡有支海四,一自下黄竿而入,过三江口,西行历宁海清浦章鱼头港白湖,至杭头而止。”

      淳熙初,有人想开新港,筑章鱼头港为田,遭反对。反对的意见是,如果海寇入侵,从下黄竿绕过崎头(今埭头镇鹅头)、烧灰,由三江口入,经章鱼头到白湖,要经过两个晚上,海水三次涨潮,才能入境。而废章鱼港建新港,航路变直了,海寇只要经过一次海水涨潮就到。最后反对方获胜,章鱼港得以保存。

      那么古代在木兰陂下的木兰溪下游,共有白湖、章鱼头、宁海、三江口四个港口。

      木兰陂建成后,流入陂下的水量减少,又由于两岸围垦造田,木兰陂沟渠四通八达,可以水运,陆上交通也发达起来,章鱼头港大概在元代废为田。《宏治府志》:“元总管郭朵儿尝筑国清塘为田,疑此港亦所筑也。”宁海港也是在元代废置的。

      从地名看,明代莆田南匿里还有章鱼头港地名,但清朝南力里就只有港利,一直到现在。又今港利以西有港西村。

      二、从晋末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到北宋末的“靖康之难”,不断有大批中原士族和农民避乱避赋役南迁,在相对安定的莆田落户。入莆的外地人有多少,宋代有过统计。据宋代王存主编的《元丰九域志》,宋元丰三年(1080),兴化军(含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主户三万五千一百五十三,客户二万八十四,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比例 36.4%,超过三分之一。又据宋黄岩孙《仙溪志》(成书于宋宝祐五年即1257年),宝祐四年仙游人口,主户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七,客户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三。客户占比32.8%。主户指当地的原住民。客户在唐宋以前指流亡他乡或以租佃为生的人家,泛指由外地迁来的住户。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客户 比例之高。

      三、莆田荔枝多种在兴化平原上的溪流和沟渠沿岸。特别在北洋,有成片的荔枝林。荔城及周围,沟渠纵横,两岸荔枝。每年大小暑的时候,绿叶红荔枝,映照碧水,一派水乡荔林风光。宋代蔡襄《荔枝谱》:“荔枝宜依山或平陆。有近水田者,清泉流溉,其味遂尔。出兴化军。”但他所指品种不是陈紫。□余学范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