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在京部分莆籍专家、企业家聚首谈新春回乡观感话不负春光作为

    在京部分莆籍专家、企业家聚首谈新春回乡观感话不负春光作为

      为家乡跨越发展献力是一种幸福

      “活力莆田魅力尽显。家乡的变化着实令人振奋,无论是港口、城市、交通,还是新农村建设。”3月中旬,在京部分莆籍专家聚首莆田市北京商会(如图),畅谈年初回乡看到的变化,纷纷寄语家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早日建成“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

      当日,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乡音弥漫、乡情浓浓。已是77岁高龄的北大教授、莆田市开发湄洲湾协会北京委员会理事长黄文灶开场白直抒胸臆:“我这个人身上有三个特点:莆田话、莆田味、莆田情。莆田话,是我这个人说话带着莆田音;莆田味,是我特别爱吃家乡菜;莆田情,是我对莆田有浓厚的感情。”

      黄文灶说,虽然少小离家,在北京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可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忘不了自己的根。早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最难割舍的仍然是那份深深的莆田情。他非常愿意尽微薄之力,为家乡发展“穿针引线”。

      他建议道,莆田有众多在外从政、经商、打工的乡亲,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人才济济,资本雄厚,我们应当有效地发动起来,举全国莆籍乡亲之力来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

      对于引智兴莆,莆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瑞雄深有同感。他说,1954年他离开家乡求学,回去的次数虽少,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家乡的变化:街道越来越宽、高楼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美。特别是农村,目前正实施的“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得很不错,完善了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将建设学校、医院和老年活动站,让农民在生活便利的同时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这让人非常期待。

      “如今,莆田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好好建设,因地制宜,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林瑞雄希望,莆田市委、市政府能进一步支持科技发展,充实完善“在京莆籍科技人才库”建设,在对口科技服务等方面下工夫,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他们说的是硬件,我想说说软件。”莆籍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作战运筹分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高级工程师苏天松说,我们爱莆田,不仅是她留给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更因为她培育了我们这些莆仙儿女。他特别怀念当年在莆田五中的学习日子,校长负责任、老师讲奉献、学生肯吃苦,学校风气好,大家艰苦朴素、积极向上,一门心思都扑在学习上,“是家乡的优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作为高考红旗,重教兴学是莆田的传家宝,这个千万不能丢”。

      说到教育,毕业于莆田二中、教育部原科技司司长陈清龙感慨地说,莆田自古就是“文献名邦”,有着“家贫子读书”的传统。他们那个年代条件很艰苦,吃的是咸菜和地瓜,但是精神状态特别好。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种财富,它特别磨炼一个人的体魄和心智。所以,现在生活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它和文化底蕴一起铸就着莆田这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莆田市北京商会的当家人,会长陈建煌表示,当前,莆田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这正是广大在外莆田人大显身手、反哺家乡的时候。家乡的发展是在京莆籍乡亲心里永远的牵挂,能为家乡跨越发展建言献力,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所以从这个月开始,商会杂志《莆田京人》将推出特别栏目“寄语家乡”,一起为伟大时代的进步、为美好家乡的发展鼓与呼。朱志敏 徐学仕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