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市状元、宰辅考定简介

    莆田市状元、宰辅考定简介

      为了更好地展示莆田市古代(从南北朝至出生于公元1911年12月30日)名人风采,弘扬莆田优秀传统文化,莆田市莆仙文化研究院对莆田市名人进行收集整理,编写成《莆田市名人志》,总字数约110万字。凡例中对收录范围基本原则:一为莆田籍人物,含出生、生活于外地,但三代以内籍贯在莆田者。二为所称莆田市名人限于今莆田市所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北岸开发区范围之内。按凡例规定该书共收集莆籍名人4222人,其中客籍名人133人。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废止(1905),莆籍进士2482人;莆籍状元21人,其中文状元9人,武状元2人,释褐状元2人,特奏名状元8人;宰辅17人。另据笔者统计,莆田明清共有举人1742人(书附举人名表)。现将《莆田市名人志》中莆田市状元、宰辅情况简要考定如下:

      一、莆田市状元考定

      (一)关于“状元”的定义与种类

      1、状元与殿试

      当代辞书对“状元”下的定义不完全一样,如一般辞典的“状元”定义为:“科举考试中指殿试第一名”。这个定义对一般读者来说,大体是对的,但并不严密。因此,目前另有一种定义为“状元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这个定义要周全得多。因为唐朝除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进行“殿前试人”外,唐代其他皇帝并无殿试之举,唐代的省试进士第一人就是状元,殿试后才能成为状元的制度通常认为是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一说始于开宝八年( 975)。

      另外,武举制度创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以后被列为常举科目,每年考试一次。武举省试由兵部主持,武举第一人通称武举状元,简称武状元。武举殿试后才能成为武状元的制度则是始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而武举比照文举,设武科乡试、武科会试、殿试,则是始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弘治六年(1493)定武科六年一试,后改为三年一试。

      “状元”的别称很多,据清代梁章钜撰《称谓录》载:状元,亦称小状元、殿元、省元、状头、敇头、龙头、龙首、魁、大魁、第一人及第、左榜第一人、右榜第一人、殿撰、修撰。古人还指出,唐时的新进士、宋时廷试(殿试)列一甲者(即第一、二、三名),有时也都被人统称状元。

      2、状元种类

      如果把状元狭义地理解为“科举考试中指殿试第一名”,那么状元“种类”就无从谈起,但实际上,古人所称“状元”的并非只有“殿试第一名”这么狭义。据史籍和社会上流行的“状元”说法,可分为:文举正奏状元、武举正奏状元、文特奏名状元、武特奏名状元、文释褐状元、武释褐状元六种。与莆田状元有关的是正奏文状元、正奏武状元、特奏文状元、释褐文状元。在状元称呼上,文状元通常不加“文”,武状元要加“武”;“正奏”状元通常不加“正奏、正诏”,二其他状元要加限制定语。

      (二)、正奏文举状元姓名、大魁年份(共9人)

      徐寅,莆田县人,中魁时间约开平元年至四年间(907-910),官秘书省正字。黄仁颖,莆田县人,唐朝御史黄滔庶孙,黄珦子,黄仁愿胞弟,中魁时间明宗天成(927),官端明殿掌院学士。徐铎,莆田县人,中魁时间熙宁九年(1076),官吏部尚书。黄公度,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绍兴八年(1138),官考功员外郎。郑侨,故兴化县人,中魁时间宋乾道五年(1169),官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吴叔告,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端平二年(1235),官大理少卿。陈文龙,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咸淳四年(1268),官参知政事。林环,莆田县人,中魁时间明永乐四年(1406),官翰林院侍讲。柯潜,莆田县人,中魁时间明景泰二年(1451),官翰林院学士。

      (三)、正奏武举状元姓名、大魁年份(共2人)

      黄仁沨,莆田县人,黄璞庶子,中魁时间乾宁二年(895),官闽谏议大夫、节度巡官。薛奕,故兴化县人,中魁时间宋熙宁九年(1076),官武状元凤翔府都监。

      (四)、特奏名进士为宋代科举特殊名目,其第一名称为“特奏名第一人”“特奏名状元”“特奏状元”或“特魁”,这些称呼在宋人诗文中常见。提法在一些资料中有提到:如《全宋文》卷3275也有“答特奏名状元启”一文。《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 (全三册)》也有“石继喻,新昌人,塾长子,嘉定四年特奏名状元。” 《古今成语大词典》:特奏名状元徐遥,琼林宴罂作诗:“白发青衫晓得官,琼林顿觉酒肠竟。” 《暨南史学 第六辑》也提到特奏名状元徐遥。[清]潘柽章《松陵文献(清刻本)》中有,魏汝贤,宋淳佑四年特奏名状元。《福建通志》中也有多处列举特奏名状元,如《福建通志寿宁县古迹》载:宋特奏名状元缪蟾墓在三都。

      古代特奏名状元亦立有“状元坊”。据《八闽通志》地理·市坊载:“状元坊,在尊贤里白杜,宋淳熙间为特魁方镐立。”白杜方氏举进士者五十六人(含特奏名),人誉八闽进士第一村。《重刊兴化府志》载:宋端平二年,知军事范镕在待贤里前王村为特奏名王声叔立状元坊。可见古代特奏名状元也是可以立状元坊的。《八闽通志》卷53,林洵美,特奏名第一人。

      莆田特奏名状元(特奏状元、特魁)共8人,分别为:刘景旸,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嘉佑八年(1063)。郑测,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宣和三年(1121),官江西瑞金知县。林洵美,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绍兴十五年(1145),官知潮州海阳县。方镐,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淳熙十四年(1187),官湖南运干。陈从龙,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绍熙元年(1190),官监邕州税。王声叔,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端平二年(1235),官温州府学教授。彭彝甫,莆田县人,中魁时间宋淳佑七年(1247),官温州府学教授。林济孙,仙游县人,中魁时间开庆元年(1259),(《莆阳比事》作开庆二年(1260),官六府通议。 

      (五)、两优释褐状元(释褐状元、释元)姓名、年份

      本类状元,莆田学院刘福铸教授发表有《莆田宋代两位释褐状元考》(刊于《湄洲日报》)一文可参考。“释褐状元”之称号,乃宋人称呼。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三收《释褐状元恩例》,略云:“旧制:太学上舍生积校已优,而舍试又入优等者,就化原堂释褐,号释元,例补承事郎。”《文献通考》卷四十二也载:“太学上舍生积校已优,而舍试又入优等者,就化原堂释褐,号释褐状元。”原来,释褐状元与宋代之教育和考试制度有关。考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在教育方面,于中央最高学府太学颁行《三经新义》,推行“三舍法”,即用学校教育考试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二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初入太学的为外舍生,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再升上舍,皆以学行考查和考试成绩为依据。朝廷每年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试外舍生一次,称为“公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等并获得校定者,方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每月考核行艺,每季度进行“季选”,每年给予三十名积分最多的内舍生“校定”,分为“优”“平”两等。如果公试优等、校定亦获优等者,即可升为“上舍上等”,获得者恩赐在太学之化原堂举行释褐礼,仪式极为隆重,该功名当时称之为“两优释褐”。“两优释褐”第一名者就是“两优释褐状元”,简称“释褐状元”或“释元”,其资格与进士同等。因此,当时能考得“释褐状元”者,也实属不易。故不少地方志书都记载本地之释褐状元和“释褐状元坊”,如《宝庆四明志》记载四明(今宁波)郡守黄由,于宋嘉泰三年为太学两优释褐状元宣缯建“释褐状元坊”。可见释褐状元也是可以立状元坊的。

      莆田市宋代释褐状元(2人),分别为:林自,兴化县人,中魁时间宋元丰八年(1085),官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终宣德郎。谢侯善,莆田县人,南宋释褐状元,在郡学任职。

      据《游洋志·官宦志》记载:“马洋人林自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以太学上舍生,两优释褐状元”;又据《游洋志·坊志》“释褐状元坊。在县南广业里马洋灵惠庙左边,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为林自两优解褐,兴化县县令边慕贤立此坊”。另据明《兴化府志》载:释褐状元坊,在县西北广业里。宋元丰二十八年,知县边慕贤为林自立。涵江涵东铺尾村龙津社有“龙津”大匾,右上款书“释褐状元谢侯善立”,右下方落款为“正诏状元陈文龙书”。广东等地的谢氏谱牒中有载“谢候善”为“宋代莆田涵江人进士谢斯立裔孙”。

      二、莆田市古代宰辅情况

      古代宰辅共计17人(其中2人因功赠),分别是翁承赞,莆田县人,后梁开平四年至后唐同光二年间(910-924)任大闽国同平章事。陈洪进,仙游县人,宋太平兴国三年至九年间(978-984)任同平章事。潘承祐,莆田县人,后晋天福八年(943)任吏部尚书,旋加同平章事。留居道,仙游县人,宋开宝年间后(968-),累赠尚书左仆射。陈靖,莆田县人,宋熙宁元年(1086)因功宋神宗嘉奖,赠尚书左仆射。蔡京,仙游县人,宋崇宁二年至宣和七年(1103-1125)间,任尚书左仆射。蔡卞,仙游县人,宋绍圣四年至崇宁四年(1097-1105)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蔡攸,仙游县人,宋宣和五年至靖康元年(1123-1126)以少师、安远军节度使领枢密院事。叶颙,仙游县人,宋乾道元年至三年(1165-1167)间,任尚书左仆射。陈俊卿,莆田县人,宋乾道二年至六年(1166-1170)任尚书左仆射。龚茂良,莆田县人,宋淳熙元年至四年(1174-1177)间任参知政事。郑侨,兴化县人,宋庆元年至二年(1195-1196)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陈文龙,莆田县人,宋景炎元年至二年(1276-1277)任参知政事。黄镛,莆田县人,宋景炎元年至二年(1276-1277)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封涵国公。周如磐,莆田县人,明天启五年(1625)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黄鸣俊,莆田县人,南明隆武元年至二年(1645-1646)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朱继祚,莆田县人,南明隆武年间(1645-1646)任南明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陈春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