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史>莆田县是天地会起源地的证据

    莆田县是天地会起源地的证据

      任何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或某科的专家学者,他们著书立说时,都必定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如:郭沫若撰书的《木兰陂诗碑》里的序文写道:“木兰陂乃十一世纪南宋工程。”十一世纪是北宋,绝对不是南宋。因此石碑上的“南”字被填平后,改刻成“北”字,改刻的痕迹极为明显;序文里的二处“将军岩”的“岩”字均误写成“崖”字。

      考证文史最重要的是实物(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证据、资料证据,将实物证据和资料证据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证,考证天地会起源地也应如此,其所得下的结论必定是真实的、可靠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往往都是埋在泥土里,因为出土的文物“会说话”……

      1992年(第二期)《泉南文化》里收有一篇文章题为《略论泉州少林》此文第四个小标题是《莆田有九华山而无九莲山》其中说:“从古至今,莆田只有九华山而无九莲山之地名。今忽出现莆田‘九莲山’之新名,似有附会洪门传说九莲山之嫌。……生搬硬套为传说中的九莲山或九连山。”

      显而易见:《略论泉州少林》这篇文章是否定莆田‘九莲山’或‘九莲山’的存在,换句话说:莆田境内根本没有“九莲(连)山”。“九莲(连)山”是莆田人新编造出来的地名。

      笔者现举出莆田有“九莲(连)山”的资料及实物(文物),先举资料为证:

      (一) 陶成章《洪门历史》记载:“五福易服潜抵福建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少林寺本在河南登封县少室山,福建少林寺是河南少林寺之支寺。”

      (二) (日本)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记载:“少林寺在福州府浦田(莆田)县九莲山。”(按:因天地会是“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组织。莆田县的“莆”和浦田县的“浦”音相同,都是(pu),以无中生有的“浦田县”代替莆田县,其目的是使清廷不知天地会的起源地在何处。)

      (三) 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记载:“少林寺在福州府福田(莆田)县九莲山。”(按:“福田县”也是无中生有的县名,其性质与“浦田县”相同。)

      (四) 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传言天地会之起因者,……谓在福建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寺僧诵经之余,恒究心于军略武艺。”

      (五)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三合会成立,三合会或称天地会,或称三点会。支派有清水会、匕首(小刀)会、双刀会等名目。相传创始人是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和尚。”

      (六)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中国通史》记载:“天地会的组成,实含一段近乎迷信的故事。据说康熙时,福建福州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中有勇武绝伦的寺僧百余多人……传言天地会之起因者,颇近神话,谓在福州府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地至幽邃,人迹罕至。……寺僧诵经之暇,恒究心于军略武艺。”

      (七) 史学家李方晨《中国近代史》记载:“吴三桂起兵反清期间,明末义士多削发为僧,入福建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出家。”

      (八) 邓子琴教授《中国风俗史》记载:“天地会始于福州府莆田县九莲山之少林寺。”

      (九) (上卷)《近代中国帮会内幕》其中记载:“为了发展大陆上的反清秘密组织,郑成功派原洪英旧部蔡德忠等5人化装至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投方丈智通为僧。此5人在洪门尊称‘前五祖’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十) (下卷)《近代中国帮会内幕》其中记载:“郑成功收复台湾,参与金台山会盟。蔡等受郑密令回大陆发展,潜至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方丈智通精通武艺,法徒128人皆慓悍。智通劝蔡等落发为僧精炼武术待机起义,蔡等遂于此(按:指莆田县九莲山少林寺)练技结众。”又记载:“郑成功派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投方丈智通为僧,此5人在洪门尊称‘前五祖’所以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从上面所列举的著名中外史学家、专家学者、教授等在他们各自所著的著作里都记载有不谋而合的一个共同点:莆田县有九莲山或九连山。这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莆田县的九莲山或九连山到底在哪里?首先考证“九连山”:

      (1) 福建省志《八闽通史·地理·兴化府·莆田县》“九峰”条记载:“在永丰里,旧志作延寿里。徐师仁记云:‘院之左右峰峦连属,有类香炉之九叠,衡阳之九疑。故名九峰’。”

      (2) 省志《福建通志·山川·兴化府·莆田县》“九峰山”条记载:“在囊山西,峰峦连属,有类衡阳九嶷。宋许师仁有记。明黄巩诗:‘九日九峰寺,西风又送秋……’。”

      (3) 莆田地方志《兴化府·山川考》“九峰”条记载:“在囊山西。按宋志,上有九峰院。徐著作师仁记云:‘院之左右,峰峦连属,有类香炉之九叠,衡阳之九嶷,故名’。”

      可证:具有权威性的古籍福建省志以及莆田地方志中的“九峰”条或“九峰山”条均有极为重要的相同记载:“峰峦连属”。那么,“峰峦”、“连属”各是什么意思呢?《汉语大词典》“峰峦”的解释是:“连绵的山峰”。《现代汉语词典》“连属”的解释是:“连接”。

      “峰峦连属”的意思就是:连绵的山峰连在一起。“九峰”是:九个山峰的意思。“九峰山”的意思是,九个山峰连接的山。九个山峰连接的山,它的全称叫“九连山峰山”众多史学家、专家学者、教授等在各自的著作里记载为“九连山”。莆田人习惯把“九连山峰山”简称叫“九峰”。因此院名用简称山名起名叫“九峰院”。村名以简称山名取名为“九峰村”。

      九峰地点具体在何处?《八闽通志》似乎没有详细记载。但《福建通志》、《兴化府志》两志均有记载:“九峰山在囊山西”。省志《闽书·方域志·兴化府·莆田县》“九峰”条也有记载:“九峰在囊山西,山横九峰,上有九峰院……。”至此,强有力地证实:九峰即九连山,在囊山西。这就是天地会的起源地,亦是少林寺的所在地无疑。唐代创建的囊山寺就坐落在九连山山麓。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一

      为什么还有“九莲山”呢?由于九连山的“连”和九莲山的“莲”二字莆田方言音相同,普通话也相同均音(lián)。九峰村后山上的九连(莲)山有以九莲山山名取名的岩名叫“九莲岩”。九峰村有一家做生意的,在大路旁悬挂多个广告牌,有二种,一种广告牌是写“九连山庄”,还有一种广告牌是写“九莲山庄”。可得下结论:九连山和九莲山完全是同一地点。

      前几年九连(莲)山下的囊山寺第一殿、第三殿由于火灾均被烧毁,重建时两殿的遗址泥土全部被挖掘掉,遗址泥土大量堆积。第一殿右边大兴土木创建新的建筑物。左边建掩埋骸骨的陵园,这几处建筑工地的泥土里参杂有瓷片,笔者不管是晴天或下雨天,几十次到囊山基建工地去拣拾瓷片,全寺和尚都知道笔者是拣拾瓷片的,拣拾到的瓷片其中有100多块与天地会反清复明有关。有一块宋代青瓷小碗的瓷片,高4.7厘米,残口径10.5厘米,足径3.7厘米。小碗瓷片的内壁用褐彩料书写一个楷书“莲”字,字高3.5厘米,宽2.2厘米是属釉下褐彩字如(图一)所示。

      笔者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小碗瓷片内壁书写的单字“莲”应是地名“九莲山”的简写。

      以上种种证据证实:“九连山”、“九莲山”是同音同一地点的两种不同的写法,并佐证了今九峰村后山直至今囊山村后山这条以山峰组成“峰峦连属”,“山横九峰”的山脉,就是多位史学家、专家学者、教授等在他们各自的著作里所记载的:“福建福州府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中有勇武绝伦的寺僧百余人。”;“天地会始于福州府莆田县九莲山之少林寺。”的所在地是铁证。

      《略论泉州少林寺》的作者所谓:“从古至今,莆田只有九华山而无九莲山之地名。今忽出现莆田‘九莲山’之新名,似有附会洪门传说九莲山之嫌……生搬硬套为传说中的九莲山或九连山。”之说,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作为结论:《略论泉州少林》的作者所说不是事实。因为他对莆田的历史地名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不伦不类之妄说。

      搞清天地会起源于何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三合会(天地会)成立。”

      (二)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中国通史》记载:“天地会的组成,实含一段近乎迷信的故事。据说康熙时……。”

      (三) 著名天地会专家、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天地会文献录后序》记载:“天地会创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以反清复明为宗旨。”

      (四) 著名学者郝治清《略论天地会的创立宗旨》记载:“在天地会创立的康熙年间,反清确实是为了‘复明’。”

      (五) 著名少林史专家温玉成《少林访古》记载:“天地会的领袖人物在康熙十三年(1674)汇聚于‘海石连天’的福建沿海,那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这里是反清势力最强的地方。”

      (六)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建国方略》里对天地会的创始时间是这样记载:“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

      (七) 《辞海》“天地会”条记载:“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相传创立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

      (八) 《现代汉语词典》“天地会”条记载:“清初出现的以反清复明为目的的民间秘密组织。”

      (九) 收词370000条的《汉语大词典》“天地会”条记载:“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相传创立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

      (十) 英国人威廉·斯丹顿《三合会》、日本人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陶成章《教会源流考》、《西鲁序》、《汉留全史》、《海底》、《洪门志》、以及《洪门史》等都认为天地会创始于康熙年间。

      显而易见,上面所举的各方面有关证据即: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的介绍;外国学者的研究;多种天地会的有关书籍等基本认定,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组织始于康熙十三年,或称康熙初。

      然而(一)1964年(第一期)《北京大学学报》发表蔡少卿的文章《关于天地会的起源问题》文中说:“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喜首倡。”蔡的观点是根据档案史料。

      1983年(第三期)《中国史研究》发表著名学者郝治清的文章《天地会起源‘乾隆说’质疑》文中提出证据理由否定“乾隆说”的观点。也就是说“乾隆说”不是历史事实。

      (二)1986年(第一期)《历史档案》发表秦宝琦的文章《天地会起源‘乾隆说’新证》根据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乾隆五十四年(1789)五月初三日的奏折其中有:“天 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秦宝琦据此,于是乎就肯定说:天地会起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洪二和尚提喜创立。

      (三)1992年12月25日《解放日报》有一篇报道《天地会发源地被确认》:“经国内外专家根据发现的清代官书档案记载和实地考证,近日正式确定福建省云霄县高溪村为天地会的发源地……天地会也称洪门,是清代民间一大秘密组织,它的创始人提喜和尚于乾隆26年在高溪村高溪庙邀人结盟拜会。”

      (四)1997年(第三版)《中国名胜词典》突然出现一条条目即“天地会创始地遗址”,该条目介绍说:“在云霄县东夏乡高溪村,距县城8公里。村中的高溪庙、观音亭是天地会最初传会故址……庙中祀观音、罗汉、天地会创始人提喜塑像。提喜(1921-1779),又名涂喜,俗名郑开,乳名洪,排行第二,人称洪二和尚。云霄县高溪村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邀人结盟拜会,以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取名天地会。”

      《解放日报》的报道《天地会发源地被确认》及(第三版)《中国名胜词典》的条目:“天地会创始地遗址”它们所下的结论基本上是:蔡少卿、秦宝琦根据奏折得下的“乾隆二十六年说的“复印件”。        

    点击查看原图

    图2

    点击查看原图

    图3

      天地会起源于“乾隆说”的结论,笔者不敢苟同,于是1997年写信给秦宝琦向他请教,笔者信中主张说:莆田是天地会的起源地,时在康熙年间。秦宝琦回信说:“‘乾隆说’能否成 立,天地会是否起源于莆田,皆可作进一步研究。我(秦宝琦)本人始终坚持乾隆说,所以并不同意天地会起源于莆田之说。”

      从回信中,可以明确看出:秦宝琦是否定天地会起源在莆田。铁定天地会起源在云霄,并且创始人是“洪二和尚”。

      笔者否定天地会起源于“乾隆二十六年说”之前,十分有必要引录小刀会的资料:

      (一)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会党起义传》记载:“小刀会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

      (二) 《辞海》“天地会”条其中记载:“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名称。”

      (三) 《汉语大词典》“天地会”条其中记载:“其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名称。”

      (四) (下册)《近代中国帮会内幕》其中记载:“(天地会)其支派有哥老会、小刀会、红钱会等。”

      (五) (下册)《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小刀会”条记载:“清代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支派之一。以小刀为标志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其组织形式、口号、歌诀皆与天地会相同。创始于乾隆初年。”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小刀会是“反清复明”天地会的支派,是不争的历史史实。可是,关于小刀会的问题,秦宝琦给笔者的回信却说:“关于小刀会的问题,我(秦宝琦)认为在天地会产生前,乾隆七年(1742)福建漳浦的子龙会、小刀会皆属一般异性结拜组织,并无天地会特色,故不应视为天地会的支派。……您(林青松)提到的一些证据,如今人著作、辞书等,皆非原始资料,可视为一家之言,而不能做为立论根据。”

      这分明是说:笔者上面所提出的今人著作《太平天国史·会党起义传》、《近代中国帮会内幕》;辞书《辞海》、《汉语大词典》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等,这些都不是原始资料,可以看做一家之言,而不能做为立论根据。一句话:秦宝琦一律不接受对“乾隆二十六年说”不利或产生动摇的今人的著作和今人集体编著的辞书。秦宝琦要求的是原始资料。看来笔者只好顺应秦宝琦的要求:

      由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合编的小刀会的原始资料,或称为第一手资料即《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其中收有几件宫中朱批奏折:

      (一) 乾隆七年(1742)六月二十二日《闽浙总督那苏图奏漳浦知县朱以诚被小刀会杀害闻已获会首蔡怀舍等人折》其中记载有:“将凶犯欶石解府究讯,供系该县买办李珠与小刀会首、监生蔡怀舍同谋指使。”;“一面饬拿小刀会羽党,务尽根株(诛)。”

      (二) 乾隆七年六月二十八日《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奏漳浦县令朱以诚被杀缘由折》其中记载有:“兹查得漳浦县云霄地方,民人结为小刀会。”;“小刀会首监生蔡怀、浦邑买办李珠。”

      (三) 乾隆七年八月初十日《署两广总督庆复奏拨兵协捕福建诏安会党折》其中记载有:“以致闽境之漳浦、诏安、平和等县,风闻创有子龙、小刀等会名色。”(按:子龙即子龙会、小刀即小刀会)。

      (四) 乾隆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福建巡抚刘于义奏请严饬提镇约束弁兵参游都守各官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折》其中记载有:“子龙、小刀会内即有兵丁结连,其余会盟结党并驾造匿名揭帖,或有兵丁串通,或系兵丁诬捏,凡属百姓不法之事,俱有兵丁在内。”

      ( 五) 乾隆九年(1744)正月二十四日《闽浙总督那苏图等奏遵旨严禁兵民结盟联会折》其中记载有:“云霄营所结小刀会,则有丁沈秦、黄豹、吴辉……据该地文武获报,莆田县吏员庄元捷等纠伙结盟、晋江县林元等聚众联会等案。”联会就是联合天地会之意。

      《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里收有4件乾隆七年(1742)、1件乾隆九年(1744)的清代皇帝宫中朱批的奏折,这5件奏折中都有有关小刀会起义的事件,应该算是“原始资料”吧!

      现在学术界基本上确定: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大家都知道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创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

      秦宝琦却说:天地会是云霄县洪二和尚(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创立,地点在高溪村。笔者经考证后认为:此结论与天地会的创始年间及地点等均不相符,其主要证据和理由如下:

      (1) 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小刀会创立的时间必定要比天地会晚。根据清官方奏折获知:早在乾隆七年已有小刀会“反清复明”组织了,乾隆七年是1742年。按秦宝琦之说,乾隆二十六年云霄县洪二和尚(提喜)创立天地会,乾隆二十六年是1761年,这就是说:天地会的支派小刀会创立的时间比天地会还要早19年。换句话说,天地会创立时间比支派小刀会要晚19年。用通俗的话说:父亲的年龄比亲生儿子少19岁,亲生儿子的年龄比父亲大19岁。这可能吗?

      (2) 众多的史学家、专家学者如:范文澜、罗尔纲、温玉成;工具书:《辞海》、《汉语大词典》等等都认为天地会创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而据(第三版)《中国名胜词典》“天地会创始地遗址”条的介绍得知:洪二和尚(提喜)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终年58岁。可推算出天地会创立于47年之后,洪二和尚(提喜)刚刚出生是1岁,洪二和尚(提喜)怎么会是天地会的创始人呢?按常理说,这不靠谱。

      综而言之: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创始,创始人是洪二和尚(提喜),起源(创始)地点在云霄县高溪村是站不住脚的结论。

      那么天地会的真正起源地到底在哪里呢?

      前几年笔者到九连(莲)山下的囊山寺的基建工地去拣拾出土瓷片,拣拾到二块足径均是7厘米的青花碗底瓷片,均有涩圈,一块是内底仅写一个“天”字如(图2)所示。还有一块是内底画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中间写一个“天”字如(图3)所示。笔者认为:莲花是暗示地点在莆田九莲山;“天”字是暗示天地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地会会规极严,活动极端秘密,以致用各种暗号、隐语进行联络”。天地会为何活动秘密,用各种暗号、隐语联络呢?因为天地会是民间“反清复明”活动的秘密组织,只能以暗号暗示地点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被强大的对立派清廷发觉,以免造成惨重的杀身之祸。说碗底书有“天”字是天地会的暗号有何依据?依据其一,著名古钱币学家马定祥在(批注本)《历代古钱图说》里,对一枚“明道通宝”背上有一“天”字钱批注云:“此钱为广东三合会(按:三合会是天地会的别称)陈开所铸。”;依据其二,马定祥所著的《太平天国钱币》之附录《天地会钱币》里收有一枚“金钱义记”钱,钱背上有一“天”字,左右两方胜,马定祥考证后作出结论:“‘金钱义记’是天地会支派,浙江南部金钱会所铸发的信号钱,作为入会的凭证。”

      莆田县是天地会起源地的证据补证

      《福建名胜词典·莆田县》“囊山慈寿寺”条其中记有:“明宣德八年(1433),僧连城建斋房300多间,僧众达千人。”;“附近有巨洞,中复有无数小洞,称‘百廿间’。”;“山顶有‘天元岩’,可望尽兴化湾外诸岛屿。”

      《莆田名胜古迹》“囊山慈寿寺”条其中记:“最盛时有斋房300多间,僧众达千人。”;“海拔250米处为‘天元岩’,唐宇高敞,可凭轩眺望兴化湾外诸岛屿。天元岩后有石洞,可凭轩眺望兴化湾外诸岛屿。天元岩后有石洞,重重套叠‘四通八达’,人呼为‘百廿间’。”以上二书均记:

      (1)囊山寺斋房300多间,僧有1000人。300多间斋房,平均一间斋房居住3个僧人,解决了当时1000僧人居住的问题。囊山寺迄今还残留3个径1.17米深0.56-0.57米的巨大铁锅,那些铁锅,解决了当时1000僧人煮饭问题。

      (2)囊山寺后的九莲(连)山上有“天元岩”。关于天元岩的起名来历,笔者从小就听父亲说:天元岩是涵江集奎村曾姓富豪在民国初年创建的,因挖基沟时,小工在几米深的基沟泥土中发现一枚“天元通宝”,背穿上一“文”字铜钱,集奎曾就钱文取岩名叫“天元岩”。听后记忆犹新,至今涵江人有时还流传着“天元通宝一元钱,给天元岩起了名”的顺口溜。

      那么,“天元通宝”是何朝何人所铸造的钱币呢?著名古钱币学家孙仲汇、胡薇合著的《古钱币图解·清代钱币》书里收有一枚珍贵的“天元通宝”,背穿上一“文”字。

      孙仲汇、胡薇二位专家共同鉴定“天元通宝”后说:“另有一种‘天元通宝’,背穿上‘文’字,厚肉大样,观其文字形制也若近代天地会之物。”可证:“天元通宝”钱的铸造者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起义军。这枚“天元通宝”应是天地会起义军挖战壕沟时掉在战壕里的,不然的话,“天元通宝”怎么会自动跑到几百米高的九莲(连)山上,并自动钻进几米深的泥土里呢?

      (3)“天元岩后有石洞,重重套叠,四通八达”;“有巨洞,中复有无数小洞,称百廿间。”

      山上大大小小的众多石洞相通相连,起义军跟清兵打仗时,如果清兵打到“百廿间”时,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起义军可以隐蔽在“百廿间”的石洞里,清兵无法发起猛烈的进攻。清兵撤退时,起义军反而可以从“百廿间”里跑出,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反攻清兵。

      (4)“山顶上有‘天元岩’,可望尽兴化湾外诸岛屿。”;“堂宇高敞,可凭轩眺望兴化湾外诸岛屿。”居高临下,占了极为有利的地势,对狠狠地打击清兵也极为有利,同时可以看到周围很远的地方,从山上往下看有无清军队一目了然。

      另外“天元岩”后面的山崖上凿刻有三个圆孔,这是天地会的暗号标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地会的别称叫“三点会”,因此山崖上凿有3个圆孔。

      由于九莲(连)山山麓有“囊山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和九莲(连)山上有“百廿间”山洞等有利条件,因此清初的天地会就选择此地作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起源地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下卷》有“反清复明”暗号茶碗阵共43阵。第31阵是“复明阵”,第32阵是“反清阵”。

      “复明阵”记:“当举中央一碗倾茶饮之。”

      “反清阵”记:“此阵惟中央有茶,余碗皆空,当弃中央碗内之茶,任取一碗倾茶饮之。”(复明阵5个碗,第一行2个碗、第二行1个碗、第二行3个碗)。(反清阵5个碗,第一行2个碗、第二行3个碗)。笔者在囊山寺捡到103块碗底有三点的瓷片,既是天地会歃血结盟用的碗,亦是天地会排阵用的碗。   

      可证:天地会钱币“明道通宝”背“天”字;天地会支派的信号钱“金钱义记”背“天”字。与莆田九连(莲)山山麓囊山寺出土的(图2、图3)的瓷片相同,内底有“天”字,完好无破时,应是“反清复明”秘密组织天地会联络时所使用的暗号碗之一。

      拣拾出土碗底瓷片,均有涩圈,足径5.8-7.5厘米,内底楷书“日”字;内底楷书“月”字如(图4)所示。日、月合在一起就是“明”字,寓意“反清复明”。(按:“日”字2块、“月”字2块)。

      拣拾出土碗底瓷片,足径5~5.5厘米,内底“日”字作“  ”或称为日纹;内底“月”字作“  ”或称为月纹如(图5)所示。“  (日)” 、“  (月)”合在一起就是“    (明)”字,寓意“反清复明”。(按:“  ”3块、“  ”1块)。

      为什么说:碗底瓷片有“  ”、“  ”;“日”、“月”是天地会政权使用的“反清复明”的暗号碗,其证据何在呢?证据如下:

      (一) 《天地会钱币》里收有一枚面“洪武天下太平”6字,背“圣旨午人存,日月明”8字。另一枚面“洪武天下太平”6字,背“盘古分天地,日月明”8字。此二枚钱,马定祥考证后下结论说:“‘日月明’亦是天地会之常用语,日月明当寓复明之意。”

      (二) 《天地会钱币》“太平通宝”条记:“小刀会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小刀会是按天地会的传统宗旨‘反清复明’为目的,它的铸钱背后多用日、月纹或‘明’字等来暗示它的复明意图。”

      (三) 《古钱小辞典》“太平通宝”条记:“小刀会在上海起义,铸‘太平通宝’钱。钱背有日、月纹,或背穿下有‘明’,寓‘反清复明’之意。”

      (四) 《钱币漫话》里之《上海小刀会的‘太平通宝’》其中记:“‘太平通宝’背日、月纹或‘明’字。……另一方面则又以日、月为‘明’标志它‘反清复明’的宗旨。”

      至此,结论得到了强有力的证实。

      拣拾出土碗底瓷片,足径5~5.5厘米,内底一楷书“合”字如(图6)所示。(按:无涩圈2块、有涩圈1块)。“合”字应是天地会别名“三合会”的省写“合”。主张此说的证据是:

      (一) (下册)《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三合会”条记:“清民间秘密结社。东南沿海地区天地会之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本旨,相传因明太祖年号曰‘洪武’,故对内称‘洪门’。又取洪字三点水之义,改称‘三点会’。后嫌其偏而不全,非吉祥之瑞,乃取洪字右边‘共’有合之义,故又称三合会。”

      (二) 《辞海》“三合会”条记:“天地会的别名。相传天地会改称三点会,乃取洪字偏旁,后嫌其偏而不全,不甚吉祥,故又取洪字右偏‘共’,有合之义,因称三合会。”

      (三)《现代汉语词典》“三合会”条记:“清初反对清政府的民间秘密组织,它的前身是天地会。也叫三点会。”

      (四)《汉语大词典》“三合会”条记:“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  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旁,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为什么碗底瓷片的内底仅书写一“合”字呢?根本的原因是:“天地会会规极严,活动极端秘密,以致用各种暗号、隐语进行联络。”如果碗内底直接写“三合会”被清兵发现,那是要人头落地的,因为三合会是天地会的别名,它的宗旨是“反清复明”。是清廷的对立派,因而不得不将三合会省写为一个字即“合”,这样就可保住性命。

      拣拾出土碗底瓷片及茶杯底瓷片,它们内底均有暗号“   ”如(图7)所示。共103块,其中有涩圈的碗底瓷片18块;无涩圈的碗底瓷片64块,足径5-6厘米;茶杯底瓷片19块,足径2.8-4.5厘米。

      这103块瓷片内底均有三点“  ”有的大点有的小点、有的两点大点一点小点、有的一点大点两点小点、有的点很圆有的点不圆、有的三点点的很靠近、有的三点点的很开、有的点在中间、有的点的很偏、有的点颜色深、有的点颜色浅,总之:点得杂乱无章。其实这“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暗号:

      (一) (下册)《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三点会”条记:“清民间秘密结社。东南沿海地区天地会之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本旨,相传因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曰‘洪武’,故对内称‘洪门’,亦寓‘洪’与‘三月’(即清)对立之意。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

      (二) 《辞海》“三点会”条记:“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

      (三) 《汉语大辞典》“三点会”条记:“天地会的别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兴中会革命史要>:‘本来在广州的客籍人,多半加入三点会。会中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明’。”

      (四) 《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康熙十三年(甲寅)三合会成立。三合会或称天地会,或称三点会。支派有清水会、匕首(小刀)会、双刀会等名目。相传创始人是福建莆田县九连(莲)山少林寺和尚……会众自称洪门(隐洪武字及朱姓),共同宗旨是反氵月(隐清字)复汨(隐明字)。各人默诵诗句道:‘三点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门莫通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灭清朝一扫空’。”

      出土这103块瓷片其内底全部都有“  ”,原来这就是天地会内部的诗句“三点暗藏革命宗”,其最终的宗旨是:“誓灭清朝一扫空。”

      碗底瓷片有“  ”的即是天地会别名“三点会”的暗号标志,完好无破时,它是天地会歃血结盟时所使用的碗。什么叫“歃血结盟”?

      (一) 《现代汉语词典》“歃血”的解释是:“古代举行会盟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二) 《辞源》“歃血”的解释是:“古时会盟,双方口含牲畜之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称为歃血。”

      (三) 《汉语大词典》“歃血”的解释是:“古时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用口微吸所杀牲畜之血,以示诚意。”

      简单地说:“歃血结盟”原先是参加者在首领宣读某件事的盟约后,大家口含牲畜的血,或将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到明末清初时,逐渐演化为瓷碗里盛着水或酒,一般是杀家禽鸡,把鸡血滴在瓷碗里与水或酒溶在一起,即鸡血水或鸡血酒快速喝光,立即将瓷碗摔破在地上,表示诚意。就是结盟起来“反清复明”的诚意。

      出土的这103块碗底瓷片有暗号“  ”是“三点会”的标志。完好无破时,它是三点会(天地会)首领宣读“反清复明”的盟约后,众起义会员正式结成同盟“反清复明”盛鸡血水或鸡血酒时所用的结盟碗无疑。

      其实“歃血结盟”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就有记载:“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

      笔者在莆田县就连(莲)山下的囊山寺的基建工地上共拣拾出土有关天地会“反清复明”起义的碗底瓷片共115块。这115块瓷片它的年代跨度从清初直到清末。完全可以证实:“反清复明”秘密组织的天地会起义,其起源地点是在莆田县九连(莲)山的囊山寺所在地是铁证。

      笔者此拙文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给予批评指正。笔者深表感谢!        (林青松/文 爱红/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