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箍桶艺人的孤独身影

    箍桶艺人的孤独身影

    点击查看原图

      黄文森在认真刨木

      木水桶、木澡桶、木脚盆……儿时农家随处可见的木桶制作正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那么,手工制作木盆、木桶的生意如何?从事这一传统手工业的艺人们景况如何?为此,记者日前特地来到平海镇溪边村黄文森木桶店进行采访。

      “现在多数人家都在使用塑料桶、塑料盆,很少有人使用木桶、木盆。由于木制品的销量十分有限,因此从事木工手艺的几乎没人,只剩下我们这些老朽还在坚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艺人黄文森不无感叹地说。

      18岁那年,就业无门的黄文森跟随叔叔学做木桶,至今已有40余年。他对记者说,同为木匠,但做木桶或木盆不像做桌椅、门窗那么简单。做桌椅、门窗,只要量好尺寸,凿个眼,用上榫头就差不多了,可做木桶、木盆就不一样,会遇上两道“工夫虎”。一是要把它做成圆形或椭圆形,需用上几何原理,不能有一点差错;二是上箍。要是箍不紧,桶底或盆底就容易脱落。如果一个大木桶要花上十天时间的话,那么上箍就得花三天时间。另外,刨木板也是一道硬功夫,要想刨得平,刨得光,没有过硬技术谈何容易。黄文森说:“悟性高些的,也要学三四个月;要是悟性差点的,可能一年半载也学不好。”

      黄师傅的木桶绝活是远近闻名的,以前,十里八乡的客户都要前来购买木桶、木盆。尤其是春节前夕,沿海人扎堆结婚,枕头、马桶、脚盆是女方必备的嫁妆,每每此时,总把他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满足需求,他还招收了几名徒弟。他的木桶店生意一度红火。因为有这么一门手艺,他家当年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然而时过境迁,二十年前,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上市,对木桶、木盆之类木制产品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他的许多徒弟都纷纷“金盆洗手”,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坚守岗位”。

      黄师傅说,虽然现在使用木桶、木盆的家庭较少,但还是有些人喜欢使用木桶、木盆,加上现在的木桶店寥若星辰,因此,现在的生意反倒比前段时间要好些。一个月下来,也能赚个1000多元。这份收入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黄师傅表示,除了这手艺还有“钱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木桶这手艺是“鼻祖鲁班遗留下来的”,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

      就在记者跟黄师傅谈兴正浓之际,从外面进来一位江堤村的周姓妇女,她说家里那个用了20来年的中号木桶要换底,到处打听修理木桶的师傅,可一直没找着,前天听一个亲戚说去溪边村找黄师傅,所以今天就大老远用摩托车把坏木桶带过来修。她还说,沿海人家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豆腐,而滚烫的豆浆要是用塑料桶盛,会产生化学反应,使豆腐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味道。因此,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中号木桶,专门用于盛豆腐。除此之外,木桶的使用寿命很长也是许多人家对它至今还舍不得丢弃的另一种原因。         钱碧云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