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重读郑樵 《题夹漈草堂》

    重读郑樵 《题夹漈草堂》

      □余文烟

    1.jpg

      郑樵是莆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传统精神的光辉写照。

      1134年冬,郑樵在夹漈山上“筑草堂三间,覆茅以居焉”,作为毕生读书著作之所。1159年春,56岁的他奋笔写下了《题夹漈草堂》二首并序,以为晚年抒怀明志之作。全诗如下:

      其一

      堂后青松百尺长,堂前流水日汤汤。

      西窗尽是农桑域,北牗无非花葛乡。

      罢去精神浑冉冉,看来几案尚穰穰。

      不知此物何时了,待看临流自在狂。

      其二

      堂后拖柴堂上烧,柴门终日似无聊。

      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

      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凋。

      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

      草堂在广业里万山之中,长溪百里,远离尘嚣,环境清幽。正如郑樵自序中所述:“斯堂本幽泉、怪石、长松、修竹、榛橡所丛会,与时风、夜月、轻烟、浮云、飞禽、走兽、樵薪所往来之地。溪西遗民,于其间为堂三间,覆茅以居焉。斯人也,其斯之流也。顾其人家,不富亦不贫,不贵达亦无病,与尔属相周旋也。”

      诗首句两个“堂”字并出,像打油诗,貌拙而实巧,道出了作者生活上力求简便,不为其所牵累的俭朴作风。同时,也呼应了第一首首句“堂后青松百尺长”一句,颇具幽默感。“拖”字活现出作者年迈体衰、气力不足的模样。“似无聊”的“似”字有点自我解嘲的意味。当时郑樵独居山上草堂,手不释卷,笔不停挥,不也太枯燥单调了吗?“蓼虫”,草间小虫也。它们不解人意,更不会体谅作者的辛劳和苦心,只会唧唧吱吱吵个不停,实在令人厌烦。这里,也暗含了对那些一再造谣中伤的无耻小人的轻蔑嘲讽。“松鹤”与“蓼虫”正反对举,同为偏正结构。此句赞赏与作者朝夕作伴慰藉寂寞的山中白鹤。“鹤”在古诗文中多是洁净的高雅的象征,更何况它“一鸣惊人,一飞而天可冲”,与郑樵的崇高志向合拍。郑樵立志要“汇通天下之书为一书”,他是我国古代以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第一位学者,而且在通史体例、天文、地理、文字、音韵、金石、图书目录学、动植物学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郑樵一向爱鹤,而且尊敬清贫的一生以“梅妻鹤子”聊以自慰的前辈人林埔,在杭州时,曾特地到其坟前凭吊。

      颈联表达出作者虽心力交瘁,鬓发凋落,但矢志不渝,述作不止的决心与毅力。画龙点睛如他与宋高宗的书表中所说:“五十载总为一书”,“搜尽东南遗书,搜尽古今图谱,又尽上代之鼎彝与四海铭碣”,虽“困穷之极,而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积日积月,一篑不亏”,真可谓竭尽全力了。

      末联表明了作者从容淡泊、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高洁天性。“巢由”,即巢父、许由。二者皆为上古传说中人物,都甘居山野不愿为官的隐士。相传尧帝曾多次恭请许由出山主政,但许由执意不允,终遁逃而去。“休讶”,请不要感到惊讶,还可理解。郑樵自己也是一位“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的学者。他尽管贫困到常常连纸笔都难以为继,但还是不接受“右迪功郎”的官衔和留任京都“尚书省礼、兵部架阁司”的职务,一心一意求皇帝准其归山潜心修改、缮写《通志》等书。1162年,59岁的郑樵终因贫病交加与世长辞。正如后人所赞扬的“三十年力学不下山度量包罗天地,五百部著书曾诣阙精神贯彻古今”。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