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那时的匠味

    那时的匠味

      □王雪玉

      卷炊、箍桶,补箩、补铝锅,磨刀、磨剪刀,洗头、剃头,打家具……每天一大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打破乡村的阒寂,手工艺人肩背或担挑工具箱走村入户,靠技艺吃饭和挣取工钱活跃的身影,徐徐铺展一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末浓郁的乡村风情画卷。

      手工艺人秉承“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古训,潜心拜师学一门技艺,从事木匠、铁匠、剃头匠或工匠、泥匠、石匠等行业,求得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宝。能工巧匠们虔诚供奉各自行业的祖师爷,在诞辰及逢年过节朝拜祭祀:箍桶匠拜陈楠;木匠、工匠、泥匠、石匠拜鲁班先师;铁匠拜李老君;理发匠拜罗祖;盐工拜陈圣侯(陈应功);酿酒工拜杜康;制茶工拜陆羽;烧窑工拜董宾;戏班拜雷海青(俗称“田公元帅”);制豆腐行业拜准南子;制纸行业拜蔡伦……以祈求工艺长进,挣钱顺利。

      乡民邀请木匠上门打家具娶媳嫁女,工匠、泥匠、石匠盖厝、打井、安灶等大小家事时,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或半载,除支付工钱外,还需供给一日三餐,并举行动工散工的习俗。

      开工之日,户主先备办果品酒肴祭神,燃放鞭炮,称“动工”。是日晚,户主办六道菜礼请众工匠,称动工之礼。工程竣工之日,再办酒桌宴请众工匠,称散工礼。且在农历每月“初二日、十六日”(亦称“初二十六牙”),备办祭品祀神,晚上办酒桌请工匠,称“做牙”,雅称“牙祭”。凡年二月二“头牙”、腊月十六日“尾牙”尤其隆重。酒桌规格视家业添置规模大小而定,少则十道菜,多则十二道菜,犒劳这些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

      乡民厚待礼敬工匠之风兴盛,但也曾出现一户主苛待工匠的细枝末节,一度成为十里八乡的笑谈。父亲听过乡人茶余饭后的笑谈,曾交待母亲:工匠靠好手艺挣吃,贵在细作打磨,他日置家业,请其上门打家具,断然不可怠慢人家。

      1989年,三叔婚期定在当年末。这一年立夏,父亲出外谋生,交由母亲购置木料、方料,请木匠金秀和徒工上门打家具。

      母亲遵循父亲的交待,精心置办动工散工礼。在供养师徒三餐方面也费尽心思:早晚地瓜稀饭粥加“五碟摆”佐食;午餐蒸干饭或炒米粉或捞线面,外加肉片丝瓜汤、炝海蛎猴或炖蛤蜊豆腐汤(其中海蛎、蛤蜊还是我和姐姐隔三差五讨小海所得);在佐食荤素配比上,母亲尤为尽心,大抵有花生油滚炸紫菜球、炒花生、焖花生、蛋花煮虾米、韭菜炒鸡蛋、五花肉炒红萝卜、海蛎饼、白晒云吹(巴浪鱼)、新鲜时蔬等等。

      那些请木匠的日子里,每每饭点一到,母亲从不让我兄妹仨在侧看人吃,我们仨只好咽了咽口水,悻悻转向堆满木条木屑的大厅,摆弄摆弄锯子、斧头、刨刀、锉子、凿子、墨斗、曲尺等工具,以及那些刨、削、凿、锯下来的木条木屑,吸一吸满屋散发的浓郁木料香味,再触摸眠床部分构件上已描画的龙凤、鸳鸯、牡丹、梅花、芙蓉、喜鹊、白头翁等图案,脑子里尽然想象一张完整的眠床是何其精美、结实、喜庆的场景!

      俗语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金秀师徒俩见母亲每日周全的招待和礼遇,在每一样家具的设计打造上都用了心。

      金秀耳际夹一铅笔,叫徒弟阿方将木板、方料分门别类,一一摆开。他一边抽烟一边筹划哪些材质适合做什么家具,考虑好了后,才开始弹墨线,裁方料,刨木板,进而凿磨成形态各异的构件,构件之间以榫卯相接,衔接的天衣无缝,再依照家具框架,让阿方一填充其间版块,最后描画、上漆、晾干。

      两张眠床、一张面盆架、一顶碗橱、一张双门柜、两张方桌,次第成型。此外,剩余的边角料,金秀师徒不收取工钱,额外打了一条长凳、一条小方凳、扎箍一小提桶,里外还刷了十几道漆呢!

      完工之日,土坯房里,全家人围着一屋子纹理明晰、工路精巧;崭崭新、亮亮堂的大小家具及配件,好不欢喜!

      时光荏苒,岁月不复。随着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及流水线作业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替代与淘汰,少时熟稔的那些能工巧匠们业已年老,他们正一步步远离曾走百村户、吃百家饭的兴盛时代……

      卷炊、箍桶、补箩、补铝锅……村头里巷,岑寂的乡村里巷间或听闻久违的吆喝声,寥落孤寂的身影背后,我读懂了在繁华落尽,他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敬意从心头涌起!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