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汪岐闯:乐当群众的知心人

    汪岐闯:乐当群众的知心人

      “他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工作3年时间就在服务群众方面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成绩。”说起社区民警汪岐闯,市公安局东吴边防派出所所长张涛连声称赞。

      汪岐闯所包片的村居有1万多常住人口,其中留守老年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老年人防范意识差,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为此,汪岐闯创新推出了“微警务”工作模式,根据辖区村居、学校、商铺等不同群体,分门别类,建立了相应的“警民微信交流群”,在群众和派出所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现在微信群已经成为法制宣传的新阵地。防盗抢防诈骗须知、预警信息往这群里一发,大家都会自觉地转发。群众有困难有问题也在群里咨询,我会第一时间在群里解答,让群众少跑腿,也方便了我开展工作。”说起微信群,汪岐闯一脸的自豪。

      自微信群组建以来,汪岐闯累计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发布通知通告、便民提示等信息117次,发布预警信息24条,辖区盗窃、诈骗等侵财类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辖区重点人员家中必进、困难群众家庭必进、困难党员家庭必进、留守儿童家庭必进等群众家庭必进的工作方法,是汪岐闯深入了解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中的“法宝”。

      去年7月,汪岐闯在下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东吴村村民郭某明与邻居吴某莲因宅基地问题存在土地纠纷并发生肢体冲突。在认真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汪岐闯意识到如果简单地处理冲突的双方,土地的问题没解决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决定牵头进行调解,彻底解决这一积怨。他第一时间通知施工方,为确保安全先暂停外墙粉刷工作,同时,邀请村镇干部、双方亲戚作为中间人到双方家中走访协商,就因宅基地界限划定产生的主要争议点,通过分别疏导沟通等方式进行劝导。历时近半个月,双方被汪岐闯以及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最终主动接受汪岐闯的调解并签订协议书。

      在日常下乡中,汪岐闯发现辖区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因为无法独自到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给生活造成困扰。针对这一问题,他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以“民警跑”代替“群众跑”。他全面摸排辖区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精神病人、长期卧床病人等特殊群体,并对无户口、无身份证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然后联合户籍民警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为困难群众上门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服务举措更贴近民心。

      工作上尽职尽责,不敢懈怠,但对于家人,他却满怀愧疚。因工作原因,汪岐闯时常不着家,不到一岁儿子的照料全部落在了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身上。“我明白,在他心底,深藏着对家庭的爱和牵挂!”幸好,妻子给予了理解与支持。

      没有一鸣惊人式的成绩,也没有豪言壮语式的雄心,从警以来,汪岐闯始终以一颗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初心,坚守在公安最基层平凡而繁杂的工作岗位,无怨无悔。正如他所言:“扎根一线,做辖区群众的知心人”。湄洲日报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蔡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