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黄廷方,一个缔造国家首富的莆田人

    黄廷方,一个缔造国家首富的莆田人

      □林春荣

      下南洋,是中国近代一次人口大规模的迁徙,时间长达一百年左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数以百万的家庭。下南洋,也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精神迁徙,那些背井离乡的贫民,背负着故土、乡愁、贫穷、思念,带着勤劳、刻苦、智慧、善良的精神本靠山,前往陌生的异国他乡,安家创业,开始史无前例的拼搏与奋斗,终将安身立命这一个人生重大的命题,交给时间,交给历史。

      莆田,是东南沿海著名侨乡,在数以万计的莆田人远渡重洋,在一个叫南洋的异国,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时间匆匆的激流中,淘汰了无穷无尽的人与事,独留下几个人,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把握住命运的走向,完成了生命在艰难困苦中的凤凰涅槃,为自己的命运之书留下几卷浓墨重彩的生命记忆。

      黄廷方,出生于江口石庭,少小离家,一生拼搏,以八十一年灿烂的生命历程,打造着位居福建首富的财富帝国。黄廷方的成功是千千万万华侨奋斗的一个缩影,从他远行的背影上,我读到一个莆田人坚强而又博大的灵魂。

      01

      在地理书上有着青山绿水的美丽记载,莆田,这座中国东南沿海的古府新市,的确拥有一部独一无二的地理之书。三分之二的山区,纵横的山脉,耸立着几十座千米海拔的山峰,巍峨挺拔,直插云霄,交错的山谷,泉水淙淙,青草如被,掩映着无数条美丽的溪流。弯弯的木兰溪水,深深地穿过起伏的东西乡平原,宽阔地生长着近百座古风盈怀的村庄,在千年古堰木兰陂滔滔不绝的水声中,一马平川的南北洋平原,扇形地散开在兴化湾沿岸,数百座生机盎然的村庄,飞扬着掩不住的读书声。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每一个碧波荡漾的海湾,在古代丝绸之路上铭刻着几缕璀璨的光辉。南日与十八列岛,依旧默诵着南日水道千千万万瓷器的悦耳动听。海风激荡的湄洲岛,一座千年立香祭祀的妈祖祖庙,早已把海上女神妈祖立德、行善、大爱无疆的中国故事,一年年地讲述着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一遍遍地倾诉着莆田人比大海还要辽阔的情怀。

      这是山区、平海、大海、岛屿共同合奏的、美妙的天籁之音,这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莆田人筑堤拦潮、造陂引水、围海作田、筚路蓝缕的历史进程中,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一卷可歌可泣的沧海桑田伟大变迁的英雄史诗。莆田先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勇敢、勤劳、智慧的洪荒之力,化腐朽为神奇,开垦了一块稻花飘香的兴化平原,创造了一座清风明月的美丽家园。

      历史是如此钟情于莆田的壶山兰水与蜚山兰溪。当南北朝清新的风声吹动了莆田的山山水水,郑露、郑淑、郑庄以“开莆来学”的儒学风暴,打开了莆阳灿烂的文化版图,在湖山书堂那盏千年松油灯照耀下,数以万计的学子,筑书堂,习儒学,昼读夜诵,以虔诚的志向、笃定的理想、宏大的抱负,奔跑在漫长而又壮丽的古代科举之路上。登进士,中状元,擢榜眼,取探花,莆田以二千四百多名进士、九名正奏名状元、六名榜眼、六名探花、十一名武状元,十几个诸科、特奏名、词赋状元刷爆古代文化圈,成为傲视天下的“中国科举第一乡”,为莆田赢得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称誉。妈祖女神与六千座妈祖庙,庆历名臣蔡襄与他的《茶录》、《荔枝谱》,北宋著名政治家蔡京、蔡卞与20卷《宣和书谱》、20卷《宣和画谱》,蔡襄、蔡京、蔡卞的书法和一个家族联袂崛起的北宋四大家之一。历史学家郑樵和二百卷《通志》,南宋伟大诗人、文坛盟主刘克庄和二百卷《后村先生大全集》,绘画大师李在、曾鲸、吴彬、宋珏和莆派艺术引人注目的崛起,宋元戏曲活化石一一莆仙戏惊艳梨园和天下无敌的南拳。莆田先贤以辽阔的胸襟装下了千山万水,装下了永远的故国家园,每一卷厚重的诗文书画,都在展示莆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历史有了跌宕的起伏,有了前行的拐弯,有了泣血的匍匐,那些身上流淌着四书五经的莆田人,那些心上氤氲着书香墨香的莆田学子,义无反顾地踏上陌生的人生道路,奔赴举目无亲的茫茫异乡。莆商,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在农耕社会艰难行走的群落,逐渐浮出水面,并在那些以传统节日为节点的集镇、墟市上活跃地奔波。黄石市、迎仙市、白湖市等散落在沿海、沿溪的市肆,以莆田土特产、农副产品及丰富的渔产,延绵着集市的悠久历史和曾经熙熙攘攘的繁华,也培育数以千计的、亦农亦商的第一代莆商。在封建社会,或从宋朝一些文字记载中,我读到了一行关于商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历史记录,从农业中分离出的一小部分专门专事商品交易活动的莆商,理所当然地出现在历史的脉络上。

      最近多次翻阅了福建著名历史学家朱维干先生主编的《福建史稿》和《莆田县简志》,在这两本厚重的史书中,所记录的莆商群落的发展壮大史,也是莆田华侨从萌芽、成长、繁荣的历史。在《莆田县志》中,从西天尾俞里一个叫俞良甫的文艺青年,和他的小伙伴们从宁海渡乘一只木帆船,经过数十天的扬帆摇橹,终于平安抵达日本,并在日本创业,从事刻版印刷,为保存与弘扬日本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日本仍有文字记录俞氏刻版印刷的往事。俞良甫不经意中成为莆田第一个跨海经商的莆商,也是第一个有姓名出现史书中的华侨。

      福建莆田江口镇建设锦绣蒜溪打造历史侨乡

      莆田滨溪临海,自古就有海上交通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地理优势,在关于莆田唐代历史记忆中,记录着众多与大海有关的文化往事。北宋初期,湄洲湾畔,一个奋不顾身、全力以赴、救危扶难的莆田女人,正是踏着千重万重的海浪,以一生忘我的拯救,一生舍己的付出,一生无我的牺牲,在大海中开辟出一条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航道,矗立起行走无疆的精神旗帜,历史从此弥漫着大爱的芬芳,大海从此氤氲着真善美的气息。妈祖信仰就像一只镌刻着莆田文化的帆船,驶向每一个有海的地方,驶向每一座有爱的码头。

      踏着每一朵透明的浪花,默念着妈祖一往情深的祈祷,宋元两个王朝四百年蔚蓝色的时光,一直有一曲未了的渔歌唱晚。在莆田的南边,一座别名刺桐的泉州古城,扬帆起航,繁忙的千条百条航线,点点白帆来去匆匆,创造了世界东方第一大港的美名。近在咫尺的莆田,独享着海洋文明柔软的呼唤。迎仙港、白湖港、宁海渡、布袋港、浮曦港、平海港、吉了港、小屿港、枫亭港等几十座港口,数千只帆船从早晨的霞光里驶向大海,在黄昏的晚霞里平安归航。四百年的宋元时间,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顺其自然地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起点。

      有一卷莆商远走他乡的沧桑记忆,隐藏在十五世纪初期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历史中。那些年,莆商携带着月中香茶叶、碗洋瓷器、仙游蔗糖、华亭桂圆干,踏上了最初的下南洋序幕,那些陌生的西洋、遥远的异国他乡,一直在莆田一些族谱与口口相传的乡村文化里若隐若现。二十八年中国海洋史上的黄金时间,还有数以千计的莆田籍船员、水手、工匠、将士,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也完成了莆田商人向往远方的夙愿。或许在十五世纪莆商下南洋、启动着莆田人人口迁徙的文化版图上,妈祖神像、妈祖庙、莆仙方言、莆仙习俗、莆田手工艺等具有莆田文化元素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逐渐在遥远的国度里生根发芽,直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流行在东南亚各国、印有莆仙文化痕迹的华侨文化。

      莆商与华侨就像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兄弟,有时不分彼此,共同在异国的月光下品尝着乡愁的滋味,共同在他乡的岁月里日复一日地生存下来。

      02

      莆阳黄氏有一脉衣冢南渡、文化传承的血液,是莆田永不落幕的名门望族。入莆始祖黄岸官至桂州刺史,定居涵江黄巷的唐福山,从此在莆田大地上繁衍生息。黄氏一族“一门五学士”,已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佳话。只有朱明王朝,莆田县就有黄氏后人十一人中解元。“福建文坛盟主”,也是“闽中文章初祖”黄滔正是黄岸六世裔孙,有《黄御史集》8卷传世,共有208首诗歌入录《全唐诗》,他的《泉山秀句集》30卷,是福建第一部诗歌总集。黄岸祠堂里共走出一百九十九名进士、十个状元,官至宰相十人,尚书四人。

      莆阳黄氏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榕树,深扎在莆阳文化沃土上,开枝散叶,成为莆田第三大姓,单莆田一地就有黄氏宗亲三十八万人之多,约占莆田总人口百分之十一。而在不同的历史转折时期,或为避战乱,或为躲天灾,或为谋生所逼迫,黄岸子孙们带着家族的堂号与荣誉,也带着祠堂的联句与血脉相传、忠孝传家的文化认同,踏上了广东、台湾、海南等地,重建家园,艰苦创业,以黄氏一族内在的精神力量,在异乡顽强地生存、发展。

      黄滔第八世孙黄公度,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摘取该榜状元。黄公度是南宋时期优秀的诗人,也是高宗朝莆田最杰出的诗人,著有《知稼翁文集》二十卷。黄公度第五世孙黄虎,生于乱世,不满元王朝黑暗的统治,尽管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黄虎秉承莆田士子的坚强意志,只读书,不科举,不出仕,义不服元。为寻找一处安静的世外桃源,黄虎举家迁往九里洋永丰里黄井,筑屋安居,开埭围田。同时,继承先祖勤奋好学的遗风,创石亭、立书堂,习四书五经,在兴化湾畔的平原上,生生不息,耕读传家,石庭黄氏分衍成一支生机蓬勃的望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充满耻辱的《中英南京条约》,被强行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福建就有福州、厦门两座港口城市。原本对外贸易活跃的福建,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涵江三江口,这个滨海临溪的古老港口,一跃成为福建四大口岸之一。在满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时期,莆田人心中早已没有君国,只有故乡,只有乡亲,从残酷的“截界”时期,选择迁徙的莆田人,在近代史上有了更多的远行足迹。莆商,在商品经济日愈发达的近代,凭借着良好的文化知识和灵活、聪明的商人天赋,莆商的迅速崛起,让人刮目相看,几乎主导着一个城市的经济走向。福州台江上下杭商贸区、闽江沿岸的商行,几乎被莆商垄断,位于台江繁华地带的那座气势恢宏的兴化莆商会馆,就是莆商行走天下的最好证明。

      无兴不成镇,这是近代流行在民间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民谣,说明莆商或已形成全国性规模的巨大商邦。江南的苏州、南京、上海、杭州、无锡、宁波等大中城市现在还保存着古老而宏大的莆田会馆;北方的青岛、天津、北京,甚至锦州、营口、烟台、蓬莱、长岛这些名声并不显赫的中小城市,莆田会馆无所不在,那一定蕴藏着莆商曾经一段繁花似锦的故事。以三江口港为中心,散开的许多乡镇,江口、黄石、梧塘、西天尾,至今还保存着数以百座建制宏大、豪华气派的百廿间大厝。涵江作为商品的集散地与中转站,其繁华的场景无以复加,宫下河二十五坎连排商铺,双茂隆等近代建筑更是涵江作为近代福建四大名镇最好的历史证明。

      三江口,那一幅幅百舸争流的港口场景,那无数来来往往的风帆,那一张张来去匆匆的陌生的面孔,一直在三江口的历史河流上浮现。每一个早晨,三江口不知送走了多少胸怀发家致富的梦想,每一片风帆就是向往,就是希望。每一个黄昏,三江口不知又迎来多少个腰缠万贯的土豪,发财起大厝,木兰溪两岸的数百座大厝就这样逐渐地开建、筑起,成为新的历史时期,莆田青年最生动的励志教材。一些土的掉渣的姓名都是用数字代替的土豪们,比如乌十三、桂圆九、吓六哥,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社会华丽转身的最好坐标。

      几乎和莆商同一历史时期兴起的,是莆田人下南洋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三江口不仅是数以万计的莆商运载着莆田土特产的出发港,也是运回财富、光宗耀祖的停靠站,而且是数以万计的莆田农民和城市底层平民抱着故土与妈祖神像,怀着乡愁和发家致富的幸福梦想而出发的乡关。三江口,成为一座历史的人文码头,曾几何时,橹声浆韵,呢喃成一曲最具莆阳特色的摇篮曲,青春年少,不负韶华,无数莆田青年的远离具有革命性意义,正是从此开启下南洋的历史脚步。莆田成为中国著名的侨乡,一大批具有异域风情与他国色彩的华侨商人,审时度势,以不凡的智慧谱写一曲莆商天下扬的壮歌。

      萩芦溪的入海口,一段数里长的河段,江口人亲切地叫成了“锦江”,背负着起伏一脉的“囊山峢巘”,携手着蜿蜒一溪的“锦江春色”,面对辽阔的兴化湾无尽的潮起潮落,江口人的远行在莆田县志上有着一行特别的地籍注释。莆田人下南洋的最主要人流是来自江口镇,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风雨如晦的历史时期,莆田人络绎不绝地踏上了停泊三江口的木帆船,流经江口的蒜溪两岸近十个村庄,以石庭为中心的七八个村庄,园顶、李厝、江口街等乡村的江口人,毅然地选择漂泊,选择了远方。来自江口石庭的黄鸿发在一个很普通的黄昏,告别了妻子、儿子、亲人和故乡,在一只木帆船的舱头上,挥手告别了三江口、莆田和他心中永远的囊山锦江。

      莆田人远渡重洋,到达南洋,在侨居地,大多数从事垦荒种植、筑路、开矿、拉车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遍布各个村落、集镇的小商小贩,主要是来自江口的人员。黄鸿发凭着良好的文化基础在惹兰勿刹开办了一家酱油厂、一家杂货店,杂货店专门售卖干货、腌制品和一些从莆田带过去的土特产,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成为远近有名的小老板。

      1929年春天的某一天,黄鸿发的长子黄廷方出生了。莆田,这个名扬四海的文献名邦、以莆商行走天下的闽中重镇,一个商界巨子启动起低调而又豪迈的生命旅程。

      在江口石庭度过懵懂的童年岁月,黄廷方也告别了江口石庭,告别了年迈的祖母,跟随着族亲踏上了三江口启航的木帆船,开始一生异国他乡的生活。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了,故乡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记忆,但他一直记住祖母慈祥的笑容,祠堂的供桌上丰盛的牺牲,一年四季飘绕的烛香,祠堂前的戏台上,锣鼓铿锵,人影迷离,莆仙戏、莆仙方言和一年连绵不断的民俗,从正月初一一直延伸到大年除夕,线面、碗糕、麦芽糖、金粿、兴化米粉、桂圆干、哆头海蛏干、江口海蛎、锦江鲫鱼,这么丰富的饮食文化一直装在黄廷方幼小的心灵深处,特别是那一碗芳香四溢的江口卤面,几十年来一直在他梦里梦外沸腾……

      03

      莆田人下南洋在清朝末、民国初成为民间非常广泛的人口迁移,那时候,莆田人亲切地叫做“走番”。黄鸿发是数以万计“走番”家庭中很普通的一个,在艰难中创业,在社会“夹缝”中寻找希望。

      黄廷方出生在一个有十一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作为长子,只在当地华文学校读过几年的华语,便辍学帮助父亲打理杂货店,但他从未忘记继续学习,利用闲余时间在当地一家图书馆阅读大量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经过数年的经营,积累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黄廷方决定自己出来创业,那年他才二十出头。虽然第一次做生意开办一家杂货店,不久因生意清淡便转手,但他并不气馁。凭着对酱油工艺的熟悉与了解,他重新创办了具有特色的酱油厂。是否是祖传的秘方与配方?是否因为对质量的严格控制?黄氏酱油厂,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当地华人家庭必备的佐料。黄廷方所经营的酱油厂风靡新加坡。

      十年从小打小闹到名声飞扬的酱油厂,十年的经营与奋斗,黄廷方培养了对事业的执着与认真负责的精神,拥有了打拼事业的底气和自信。多少年过去了,当黄廷方登上了新加坡首富的宝座后,多少人还没有忘记这个打酱油出身的莆田人。

      成功不仅钟情于埋头苦干、积极进取的人,也倾慕于那些能够把握机遇、看准时机的优秀人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版图重新布局,曾经老牌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退出了主宰历史舞台的权力,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美国正式进入东南亚的权力版图。虽然东南亚各国获得解放,纷纷宣布民族独立,原属于英国、荷兰殖民地的这些国家,转变为美国的经济伙伴和紧跟着的小兄弟。正是与美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几个岛国,借助着美国蓬勃的经济实力,迅速摆脱了殖民地的畸形经济结构,踏上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快车道,开始一轮疯狂的经济腾飞。

      莆田人对大厝有着天生的情结。做官起大厝,那是古代封建社会无数学子中举人、擢进士进入仕途后光宗耀祖的梦想。发财起大厝,那是行走天下的莆商非常朴素的愿望,也是无数“走番”下南洋的莆田人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梦想。黄廷方,这个身上流淌着莆田文化情怀的青年,对房屋、对地产也情有独钟。在他的心里,在他纯粹的灵魂里深信“有土斯有财”,对土地,房产那份情愫永远在心中发酵、酝酿,并以此当作一生奋斗的目标。

      1962年,对黄廷方来说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年份,正是这一年的一个决定,他的财富和他的国家新加坡一样拥有惊人的倍增速度,真有点飞黄腾达。由于黄廷方具有数年经营酱油厂的资本积累,也具有在商界打拼的经验积累,他敏锐的商业嗅觉盯住了新加坡乌节,盯住了房地项目。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若合若离,房地产尚处低迷之中,没有多少人看好新加坡地产,黄廷方却大胆筹集资金,全力以赴进军房地产市场,他操纵、运行的第一个房地项目是实龙岗花园后面的惹兰区奇里,兴建72间排屋和半独立洋房,同时,还在实乞纳的惹兰大公发展35间排屋和半独立洋房。

      新加坡令世邦魏仕亚洲主席许炳炎先生对黄廷方挺进房地产市场的评价,“黄廷方是一个头脑异常精明,又决策果断的人。他根本不用计算机,因为所有的数字都在他的脑子里,他对房地产市场的眼光也非常准确。”

      出手不凡的黄廷方,第一次就以其宏大的手笔开发建筑面积不菲的房产,刷新了新加坡私人房产机构开发的纪录。或许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只不过是黄廷方初试牛刀,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出其不意,不落俗套。

      或许命中注定与房地产结下不解之缘,黄廷方人生第一桶金来的如此及时、如此容易,更加坚定了他此生的奋斗目标。房地产,这个有些通俗的词语,对于黄廷方的灵魂世界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初尝胜果,黄廷方的目光投向更大的目标。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身居世界重要的交通咽喉,滨临世界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东临太平洋的南海,西临印度洋,是一个世界最繁华的中转港,也是世界性的国际大都市,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善的港口设施,丰富的人文文化,无疑是这个世界绝好的旅游胜地。另外,刚刚独立的新加坡,百业待兴,未来潜在的市场优势尚未发挥。天生具有商业智慧的黄廷方,正是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倾其所有,在新加坡乌节路一带大量购买地皮。乌节路当时可是新加坡比较偏僻的地块,可黄廷方看好新加坡这个国家发展的趋势和潜力,毫不畏惧,大量屯积土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率先发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化速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短短几年内,新加坡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经济上取得高速发展,不到十年时间,新加坡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亚洲四小龙”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水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水涨船高,黄廷方凭借着屯积的大量地皮,在最合适的时候大规模兴建多个高档酒店和大量住宅。乌节广场酒店、黄金广场酒店、樟宜美丽殿酒店、伊丽莎白酒店等超五星级酒店陆续落成,客房逾千间,适应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繁华的高档住宅小区,黄廷方开发的乌节路成为新加坡著名的社区,黄廷方被新加坡同行亲切地称为“乌节地王”。与新加坡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的是新加坡房地产价格的飚升。拥有大量不动产的黄廷方,个人持有的资产也急剧增加,成为新加坡屈指可数的房地产大亨。

      乌节,这个曾经很不起眼的地方,成为黄廷方挺进富豪榜的奠基石,成为黄廷方信心百倍进军房地产世界的定心丸。凭借着乌节地王的目信,黄廷方无所顾忌地走向更辽阔的财富世界。

      黄廷方看好新加坡作为国际自由港的地位,在贸易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一个国家就是一座城市和面积不大的几座岛屿,房地产发展很有潜力,房产升值的空间较大,夹带着“乌节地王”的盛誉,黄廷方顺势成立了新加坡远东机构。远东机构,这个气势恢宏的名称,其实就是黄廷方心中正在构筑宏大的梦想,打造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集团。

      黄廷方抓住历史一个难得机遇,购买了乌节地块,成功地打造成新加坡最具活力的城市综合体,不仅为自己挣得了第一桶金,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乌节地王”的美誉。他心中的远东机构远不止“乌节地王”,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家,他又看中了新加坡东海一带尚未成熟的地块,再一次大手笔购买多块地皮,先后建设华登楼、金山岭、加柬景区等高档社区。黄廷方注重建筑质量,社区设施建设,同时又诚信经营,远东机构所开发的住宅很快销售一空,赢得广大业主的赞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继续在经济上飞速发展,成为东南亚各国的领头羊。黄廷方和他的远东机构乘风破浪,抓住了国家大发展的机遇,购置了大量地皮,兴建了波尔顿中心、辛远中心等商业大厦,也建设了数千套私人公寓。远东机构在新加坡的高歌猛进,契合了“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历史时期,也迎合了新加坡立国的战略,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中转港口,一个国际化的世界旅游之都。

      04

      莆田是八闽最小的一个府,流行的莆仙方言只有莆田县、仙游两县人口,受众范围很小,但莆田在坎坷而又崎岖的历史进程中,以二千四百多名进士,数万名的举人、贡生、太学生,赢得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光荣与骄傲。莆田也在历史的夹缝中,为生存,为发展,走出了数十万的莆商群落,莆田无疑也是商人密度最高的一个地区。近代莆田下南洋的辛酸步履,又催产了百万华侨。进士、举人、莆商、华侨,这里每一个词语都凝结着莆田人特别的文化血脉,都奔腾着莆田人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力量。

      忠孝传家的文化传统,是莆田人行走天下的文化自信,也是莆田人获取成功的精神密钥。正是凭着不一样的文化传承,莆田人打造的家族企业总是能在历史风云中进而发展,并没有应验那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出生莆田的黄廷方,深受莆田优秀文化的浸染,在他迈进四十岁门槛的时候,他决意让两个儿子投笔从商,从而无缝连接黄氏两代人在东南亚、港台及祖国大陆辉煌的房地产成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黄廷方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他将携带刚从英国大学毕业的大儿子黄志祥,进军香港房地业。黄廷方不仅为自己打拼另外一个事业新天地,也为黄廷方家族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为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集团注入新鲜血液。

      新加坡产业发展商公会总裁朱健堃博士对黄廷方有过这么一句评价:“早一辈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都有这种脚踏实地、一针见血的个性。黄廷方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早在60、70年代,他已经看到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地方,经济发展繁荣,但地方小,房地产发展一直很有潜质,他也是一个非常果断和专注的人,这么多年的坚持,让他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方的房地产市场,成功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满清政府的战败,而割让给英国。1842年至1997年,香港曾作为英国殖民地,一百多年来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英属比较发达的港口城市。香港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开始工业化进程,至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香港服务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对房地产市场的独特眼光与视野,黄廷方凭借着“乌节地王”所带来的成功经验,与儿子黄志祥联袂在香港,演绎他的轻车熟路。1972年,黄廷方创立了信和集团,同年,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信置)的控股公司尖沙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看中了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三。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香港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黄廷方不加思索,认定香港这块宝地,亲自杀入竞争激烈的香港房地产市场。

      黄廷方在香港的第一项房地产,就是与他的挚友、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强强联手,购买了香港九龙尖沙咀的一片金地皮,虽然竞标地价很高,很多香港房地商并不看好,但黄廷方看准了香港经济高速繁荣的有利时机,香港人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黄廷方正是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高质量建造大批品质优异的高端住宅,一投入销售,立即受到欢迎。这第一单房地产生意,信和集团不仅获利颇丰,而且品牌一炮打响。

      黄廷方是一个注意财政消息和时局变化的人,尽管他文凭不高,读书阅报却成了他一生的良好习惯,他总是从报刊、书籍中密切注意经济及时局的变化,捕捉到许多政治、经济的资讯和信息,帮助自己的决策不闭塞、不狭窄、不落伍。对于黄廷方这一优点,许炳炎印象十分深刻,“每一次跟黄廷方出国公干,都会看到他拿了一大叠的报纸上飞机。他是一个不浪费时间的人,时时都会密切留意着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财经消息。”

      长期以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黄廷方才有一个思绪精明、思考清醒、决策果断的头脑,他总会在混乱、复杂的时局变化中,寻找出隐藏在其中的商机,并把转瞬即逝的商机紧紧地抓住在自己的手上,转换成丰厚的财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政府以各种形式不断放话,以期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权。港英当局也以各种方式不停地搅局,造成香港人心惶惶。黄廷方对国内的时局十分了解,祖国已打开改革开放大门,政局稳定,经济活跃。1981年3月,信和集团的地方部分分析为信和置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

      八十年代,香港经济并没有受到主权回归问题的太多干扰,众多精明的企业家还是看好香港作为东方最大自由港的中心地位,香港经济继续蓬勃发展,楼价狂升。黄廷方及时调整信和集团的发展战略,从九龙尖沙咀向香港中环发展,以大价位在香港繁华地带购买了多块高价地皮,创建远东金融中心,确立了信和集团在香港房地产界的龙头地位。

      被同行戏称为“过江龙”的黄廷方,在香港房地产界的每一次出手,引领着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方向,信和置业在香港土地拍卖市场的每一个动作,都受到股市、房市、媒体的高度关注,黄廷方在香港地产上专门拣贵的拍买,也被香港地产界加上了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好友”外号。1991年,黄廷方以12.5亿港币夺得沙田住宅地王;1993年,又以39.4亿港币抢购毕架山龙坪道住宅地王;1997年再次以天价118亿港元夺得小西湾蓝湾半岛地皮,创下当年地王的最高纪录。黄廷方是香港地产界名符其实的“过江龙”,每一次出手,总会掀起房地产市场的惊涛骇浪。

      二十多年香港房地产的摸爬滚打,黄廷方对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早已轻车熟路,对于繁华地带拍卖的土地不惜重金购买,这是他常规动作。而黄廷方在新加坡相对偏僻的乌节地块,以低价购入,通过高档次运作的成功案例,黄廷方又在香港再次复制成功。

      香港政府为解决缺地的问题,在尖沙咀东部大规模填海,以弥补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黄廷方又一次以自己精明的眼光看中了这块还是一片海的“土地”,买下多块尖东填海皮,经过数年的发展,把集体育比赛、演艺场馆的繁华地区——红勘,与尖沙咀连成一线,如今的尖东已经被黄廷方和他的信和置业打造成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身的商圈,发展成为九龙商业核心区,黄廷方又多了一个外号——“尖东地王”。

      香港,这座被无数的时代弄潮儿戏称为冒险家乐园的大都市,演绎过无数失败者倾家荡产的悲剧,也演绎出像黄廷方这样兵不血刃地打开成功大道的胜利者。

      英雄不问出处,谁也不知道这个来自莆田的卖酱油小伙子,如何以人生如戏的剧本唱出莆商的豪情万千。

      与其说香港是黄廷方家族成功的码头、发迹的国际大都市,不如说香港是黄廷方以远见的视野打造黄廷方家族财富的风水宝地,黄廷方执着进取的的事业平台。

      05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毗邻香港的深圳,毗邻澳门的珠海,毗邻台湾金门的厦门,还有港澳台巨商祖籍地的汕头,作为中国四大特区率先全方位地开放,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地推向更高的层次。或许是香港作为华侨往返祖国与侨居国的中转站,华人回国回乡时经过的首站,深圳在地理位置上独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四个特区城市中独领风骚。在土地政策放宽、试点尝试中占得先机,率先在全国试行国有土地市场化运作。

      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举行以协议、招标、公开拍卖等三种形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这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是第一次。对房地产市场嗅觉灵敏的黄廷方,立即与儿子黄志祥赶到深圳,积极参与竞标活动,最终与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协议方式有偿转让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块地皮,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黄廷方开始布局大陆房地产市场的开发。

      莆田是著名的侨乡,有近百万的华侨遍布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黄廷方的故乡江口镇,一个镇就有43万华侨,比江口镇户籍人口7万多了5倍,华侨对祖国、以故乡都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在改革开放初期,家乡基础设施也很落后,社会事业仍处于薄弱的状态,家乡人民的生活尚处于温饱状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生产结构束缚了经济的发展,也禁锢了无数渴望富裕的乡亲们迫切的梦想。远离故乡的华侨们从未忘记自己的生养地、祖籍地,他们不仅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重建、改建医院、学校,还有自来水厂、道路、桥梁,而且还在莆田投资办厂,创办了一大批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三资”企业率先在莆田发展,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的收入,也增加了工人和农民家庭的收入,还为莆田培养一大批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江口一跃成为福建的明星乡镇。

      房地产企业只适应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市场、政策、金融、消费等房地产关联要素比较成熟的城市,一生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黄廷方,初涉大陆地产市场,也只能选择有市场有商品意识的大中城市,尝试了深圳的房地产开发之后,他对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深信不疑,更是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繁荣与发展信心倍增。从深圳立足第一脚开始,黄廷方的心中就谋划更辽远的蓝图。

      当黄廷方那双看似慈祥、温柔,实质敏锐、高远的目光,投向祖国大陆的时候,黄廷方宽阔的心灵也装下了故国八千里河山的繁荣昌盛、装下黄氏家族壮丽的中国梦。

      1988年,黄廷方注意到厦门市人民政府的地皮拍卖,他和儿子黄志祥经过详细的沙盘推演和价格测算,信心满满地来到厦门。果不所然,厦门市推出的5块地皮,信和集团以压倒性的价格夺得其中的4块,成为当年厦门市的地王,包括香港房地产同行在内的福建、厦门的房地产企业没有想到黄廷方和他的信和集团,会以如此大的动作,如此巨额的投资,进军厦门,进军大陆的房地产业。

      黄廷方对厦门有一缕特别的情结,正是这一缕情结让他决定把大陆的房地产业放在厦门,了却他半个世纪的心结。谁也不知道这座城市凝结着黄廷方一生也忘不了的思念、乡愁、记忆。

      厦门本来是闽南同安县的一个千户所、海边小镇,却在近代史上走上中国人的目光。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签订的一纸《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名不见经传,厦门却榜上有名。以海上贸易立国而扬威世界的大英帝国,对首批五个通商口岸城市的历史、地理、人文了如指掌,对这些口岸城市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看好。选择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省的二个城市,不只是看重福建的历史、辉煌的对外贸易史,也着眼于未来,福建籍华人或已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商邦。

      五十年前的某一个春天,黄廷方从三江口乘坐着窄窄的木帆船,升帆摇橹,来到厦门,这个对他来说很陌生的城市,只做简单的停留,还来不及看清这座城市的模样,又踏上了英国邮轮,离开了厦门,离开福建,离开了祖国,这一走就五十年了。从江口石庭某一个乡某一个村庄,乘坐三江口扬帆的木帆船再到厦门,换坐英国邮轮,直下南洋,这是一百年间,数以万计的莆田人下南洋的主要线路。

      也许对福建家乡有一种偏爱,黄廷方又来到福州,看中了一块繁华的商业地块。8亩地皮,信和集团却以8888万人民币的天价夺得。当时,这个价格在所有房地商的眼中匪夷所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于财大气粗的黄廷方来说,8千多万只是小菜一碟。1972年,他刚到香港,就以18亿港元投标九龙湾常悦道地皮的天文数字对比,福州这个价码,只不过是试探福建房地产市场的温度计。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以高过全球经济增长率3倍的数字快速增长,整个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分水岭,中国与世界经济无缝对接,国内生产总值一年一个台阶。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大国。2014年,按世界银行货币平均购买力测算,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购买力最强劲的国家。

      虽然身居海外,黄廷方一刻也没有放过对祖国的关注、关心,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黄廷方总是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说法,或者说是十分精确的判断,一个身上流着莆田人血液的华商,一个对祖国大陆的发展方向异常了解的华侨,一定不会放任如此巨大的商机轻易浪费。

      一个有爱国心的商人,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故乡与祖国,从来不会不关心他的乡亲与人民。

      1998年,住房公配制度终结,意味着所有的住房都已进入市场,任何人必须通过向市场购买,才能有住宅。2003年,所有土地必须公开招拍挂,不能协议置换,也不能协议转让,土地也进入市场,商业、住宅、文教、娱乐等不同使用属性的用地,只有公开、公平、公正的拍卖方式取得,大陆房地产进入市场化运作。这所有的时局、财经讯息,对黄廷方来说,都是利好的资讯。

      从厦门、福州开发房产开始,黄廷方和信和集团一直在大陆积极布局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漳州、深圳和厦门、福州等8个城市都成立了信和置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土地储备量超过260万平方米。

      2007年,黄廷方和信和集团在成都市东郊塔子山附近以40亿人民币天价购得36亩地皮。这个以城市综合体为规划建设的天价地块,在黄廷方精明的头脑中,物有所值。他在新加坡乌节和香港尖沙咀,正是打造集购物、餐饮、酒店、住宅、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他的地产帝国增添了成功的法码。同样,成都,也将是他精心打造更具时代风格的城市综合体,这座建筑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的商城,为成都矗立起崭新的城市风景线。

      中国,是黄廷方先生永远的生命故乡,也是他永恒的灵魂原乡,三十年默默无闻地深耕于祖国大陆这个魂牵梦绕的故国家园,心中的悲喜只有先生自己明白。

      06

      诚信可靠、顾客至上、团队精神、不断创新、充分准备、急迫意识,这是信和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秉承着以质取胜、诚信经营的理念,黄廷方以五十年的智慧、勤奋、执着打造了一个跨国的商业帝国,令人惊叹,也令人赞叹。

      黄廷方、黄志祥和他们的信和集团,在香港房地产的率先突围与崛起,的确让人刮目相看。黄廷方成功地引领着信和集团度过了数次海啸般巨大的经济危机,在一个非常成熟、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在香港房地产占有重要的一席。信和集团开发的中环广场,楼高78层,为全球第三高建筑。中港城市,拥有世界最大黄金玻璃幕墙的全海景商业综合体,集结35座共2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大型购物商场、皇家太平洋酒店及中港客运码头,这些富有香港大都会气质的建筑,增加信和集团在香港的知名度、美誉度。

      “为您建设更美好的香港”,这是信和集团的目标,自1972年黄廷方携年仅二十岁的长子黄志祥挺进香港房地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从信和集团的发展轨迹上观察,可以读到黄廷方先生所胸怀的地产王国。1972年7月,以尖沙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1981年,信和置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1995年,信和置业正式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同时,信和置业分析其酒店业务,成立信和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五十年的沧海桑田,五十年的砥砺前行,黄廷方父子打造的信和集团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和3间上市公司。

      黄廷方大手笔的投资,大格局的运行,大规模的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项土地的购买也是最好的广告效应,不是地王、就是贵的让同行折服。但他的眼界广阔,胆大心细,能把握住一个城市的发展脉搏,及时地大量地购买前景优越、升值空间大的地块,进而进行高起点的规划,高品质的建设,花最少的钱赢最多的利益。他曾经以低价购买的填海项目,在发展的轨道上被时间焊接为香港“黄金海岸”的重要一环,这些昔日的海滩与山丘,在黄氏父子精心谋划与建设下,筑立起一座五星级酒店,19座高层住宅大厦,88幢洋房,一家大型购买广场,还有在香港享有盛誉的游艇码头和游艇俱乐部。通过这一单高回报的运作,信和集团的资产急剧膨胀,名声大噪,既是香港房地产大亨,又是香港酒店业的领军人物。

      千万不要说黄廷方没有念过几年书,黄廷方心中的大局观不是什么院校专业毕业的商人所能比拟的,从1972年到香港开发第一块地皮,他乐此不疲地在香港的房地产界奔跑不止。正是他了解香港,对香港的国际中转港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逢大陆改革开放方兴未艾之际,各省、市大力招商引资,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劳动力、地皮、水电相当廉价的大陆地区,香港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香港经济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大转型。也可以说是香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革命。如今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这些服务行业及从业人员占香港的85%以上。截至2017年,香港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

      黄廷方、黄志祥和他们的信和集团,抓住了香港背靠祖国大陆的绝佳位置,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马不停蹄,全力以赴,五十年来从不停顿,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搭上了香港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也成就了黄氏父子的事业,和他们日愈庞大的信和集团。信和集团开发的项目遍布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位于香港岛的香港综合体,位于九龙的帝峰、皇殿、一号银海、维港湾、柏景湾、帝柏海湾、奥海城、毕架山峰,位于新界的御龙山、银湖·天锋、St Anrdrews Piace,还有面积庞大的物业和遍布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的商场。信和集团一共拥有并经营6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黄金海岸游艇会。其中,拥有450间宽敞海景客房的香港黄金海岸酒店,是香港唯一设有会议中心的豪华度假式酒店,被《欧洲货币》评为“香港最佳住宅发展商”。

      信和集团的土地储备超过360万平方米,加上远东机构持有的土地储备,共有750万平方米,为信和集团致力于房地产,储备了数字可观的土地面积。1999年、2011年、2013年,信和集团三次被评为“世界最佳房地奖”。我想,这是对一生致力于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的黄廷方来说最佳的褒奖,这是对天才房地产商、一心打造房地产大王的黄廷方最好的奖励。

      或许是莆田人的传统习惯,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家一生未了的愿望。出生在莆田江口的黄廷方对儿女的成长似乎有着一层更深厚的感情,在他初次前行香港大显身手之时,就把刚刚走出校门的长子带上香港,这座流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森林规则的国际大都市,不仅给黄廷方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和变幻莫测的考验,也给年轻的黄志祥上了名牌大学课本上没有的另外一节社会大课。有人说,商场如战场,一点不假,甚至比战场更残酷。黄廷方高超的运作技巧,精以求精的价格测算,高瞻远瞩的行业布局,黄志祥受益匪浅,在这时代的大炼炉中,拣到了创造事业的真金,并以自己独到的市场嗅觉,敏锐的市场判断,再次把信和集团推上更高更辽阔的舞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志祥作为信和集团的执行董事,已拥有公司的决策权,黄廷方有意识地把黄志祥推向前台,让他独当一面,开展业务,在香港诸多重大投资项目,游刃有余,深得父亲黄廷方的信任。在新的世纪,大陆日愈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外商投资更放心,在黄志祥的运筹帷幄下,信和集团在大陆大中城市攻城掠寨,拿上一块块地皮,几年间,信和集团已在大陆储备近三百万平方米的土地,成了地产行业的新秀。

      虎门无犬子,黄志祥已然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现任香港信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香港新加坡国际学校基金会主席、香港莆仙同乡联合会荣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是第二代莆商的代表人物。

      如果从黄志祥先生成功掌控信和集团、沿着強大、繁荣的方向,大踏步前进这个角度上,这是黄廷方人生的又一种体面的成功。莆田人讲究的忠孝传家、家业百世富贵,黄廷方以自己的经历道出了莆田人传统地域文化的力量。

      企业家黄志祥的成功是黄廷方打造黄氏家族财富成长神话的开始,也是黄廷方先生生命重要的组成。信和集团正沿着黄廷方所构想的财富帝国不断前进。

      07

      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黄廷方、黄志祥父子俩在香江两岸攻城掠寨,以惊人的价格屡创香港地价的新高。殊不知,黄廷方对新加坡这块肥肉依然念念不忘,依然钟情于新加坡一地一房,只不过,信和集团在香港每一个的大动作,屡屡被当地头版地产新闻见诸报端,饭后茶余之际,信和房地产自然就成了香港和新加坡华人圈的谈资。人们见到的只有香港信和集团、黄延方和黄志祥父子俩,黄廷方在新加坡的创业故事就鲜为人知。

      远东机构继续不动声色地在新加坡开发优质的房地产项目,不过,远东机构掌舵人已换成了黄廷方的次子黄志达先生,或许黄廷方刻意培养房地产家业的接班人,黄志达先生所学习的专业都与房地产有关,黄志达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土木工程系,获得一等荣誉学位。后来,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先后攻读地基与大地工程与政策分析和城市规划与市区经济两张硕士文凭,可以说,黄志达具有很高的房地产专业修养。在他执掌远东机构,高调地亮出机构宗旨,成为首选的房地产发展商。

      建设充满创意、功能完善的空间,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体验与价值,这是世界对远东机构的普遍赞誉,一个同行大亨既羡慕又嫉妒地表扬了远东机构五十年来为新加坡作出重大贡献,“远东机构塑造了新加坡城市面貌”,这一句评价非同一般。的确,远东机构开发逾730项房地产项目,涵盖了住宅、酒店、商业零售以及工业等各个房地产领域,其中包括44000个私宅单位,约占新加坡私宅总数的六分之一,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

      黄廷方的新加坡房地产大王之梦早已实现,但他的眼光正在不断改变,提高城市品质,提高新加坡国家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这一切新颖的构想早已超出了黄廷方曾经许下的夙愿,远东机构正一步一步地靠近黄廷方先生所指定的崭新的目标。

      远东机构成立诺维娜医疗中心,是首个由公共和私人机构携手合作的医疗业,是远东机构为提高新加坡社会医疗水平,也是在提升新加坡作为亚洲医疗中心的卓越地位。

      2015年6月30日,黄廷方医院投入服务,黄廷方医疗是由远东机构投资的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也是新加坡的第六家综合性医院,有700个床位,耗资6.35亿新元。

      黄廷方、黄志达和他们的远东机构,在新加坡还上演了漂亮的收购战。杨协成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本土著名的餐饮公司,凭借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名气,和新加坡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天然地理位置,杨协成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正宗亚洲饮料及东南亚调味料的代表品牌,也是誉满全球的食品大王。黄廷方看中了杨协成有限公司这个以食品工业为主业的国际化、多元化的上市公司,以棋高一筹的商业手腕,在收购与反收购,兼并与反兼并的商战中,逐步收购杨协成有限公司的股权,最后,远东机构以最大的股东入主杨协成有限公司。杨协成有限公司成为远东机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品牌形象,也为黄廷方家族跃升为新加坡最富有的家族集团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五十年的发展,远东机构已成为新加坡跨业的庞大商业帝国,其麾下已有三家上市公司,远东酒店信托、远东乌节有限公司和杨协成有限公司,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是新加坡顶尖的专业公司。

      远东酒店信托成立于2012年,是新交所首个也是唯一以新加坡为业务重点的酒店与服务式公寓信托。远东酒店信托包含六家星级酒店,其中新加坡沃尔顿酒店是六星级酒店。

      远东乌节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元房地产及投资资产组合的房地产发展商,同时,远东乌节也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发展商,远东乌节还在澳大利亚、英国及香港拥有多个高品质住宅商业及学生公寓。远东乌节不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跻身成为一家纵向整合的国际酒店所有者及运营商。其酒店管理分支——远东酒店拥有逾10家酒店,共计近14000间客房。

      杨协成有限公司是亚洲著名餐饮公司,在马来西亚、中国均设有直接加工厂,生产效率高,包装方法先进,可达行业最高标准。杨协成有限公司被远东机构控股后,也进入了黄廷方熟悉的房地产业,在新加坡开发了多个住宅和别墅。公司还是以食品工业为核心业务,并不断推进区域化进程,中国、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已经有杨协成有限公司投资的业务。

      黄廷方在新加坡成功演绎了从一个卖酱油的小伙子到“乌节地王”的人生传奇,并打造由“地产王”与“酒店王”组成的远东机构,他把远东机构的舵手交给黄志达,替他掌控着人生发迹的新加坡大本营。黄志达不负众望,不辜负父亲的殷切希望,在新加坡这块风云际会的土地上,通过纵横捭阖的大手笔,令新加坡同行刮目相看。他所做的两大主要项目,一是新加坡综合体项目:Collyer Quay海湾综合体,二是新加坡富丽敦历史遗址项目:富丽敦酒店、富丽敦海湾酒店、富丽敦一号、富丽敦船屋、富丽敦海韵楼及红灯码头。

      黄廷方在新加坡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大收购、大开发,被商界称为“快半拍商法”,这也是远东机构成功的重要秘诀。黄志达深得父亲黄廷方的嫡传,在他主掌远东机构之后,也是通过“快半拍商法”不断把远东机构的资产提高、资质与品牌也不断提升。

      远东机构是全球唯一荣获八项享誉国际的“世界不动产卓越建设奖”,该奖项是国际房地产行业的至高荣誉,被视为业界的奥斯卡奖,以表彰在全球概念、建筑风格及设计、发展和建造、对社会和环境的贡献以及财务市场生存力等方面表现卓越的房地产发展项目。

      在2011年“东南亚房地产大奖”评选中,远东机构荣获“东南亚最佳房地产发展商”和“新加坡最佳房地产发展商”两项大奖。

      知子莫过父,黄廷方深知黄志达的性格与为人处世,新加坡社会环境更适合黄志达的事业心,更适应黄志达施展其特质与才华。黄志达和远东机构的成功事迹,证明黄廷方先生高瞻远瞩的事业布局,也证明黄廷方高人一等的眼光与境界。

      虽然出生、成长都在新加坡,在父亲黄廷方耳濡目染之下,黄志达对祖国、对故乡怀着深深的依恋和向往。他对黄廷方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决策,亦步亦趋,中国市场已日益成为远东机构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远东机构在2007年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首个常驻上海办事处,近几年先后在北京、深圳、成都、福州、重庆设立常驻办事处,黄志达已把远东机构大手笔布局在中国。

      黄志达先生也继承了黄廷方一心向善的大家风范,对新加坡的旅游、教育事业倾尽了无尽的精力和财力。作为圣淘沙发展局主席,他把圣淘沙发展打造成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获颁“2006年旅游杰出贡献奖”。同时,他还兼任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董事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以及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管委会成员。

      温文尔雅的学者型企业家,这是新加坡同行给予黄志达先生的一点共识,也是黄志达留给公众社会的一个正面形象。正是这个教授富豪不动声香引领远东机构兼并与发展的风暴,确立了黄廷方家族在新加坡第一富豪的地位。

      08

      新加坡某一普通的楼房,住着一个慈祥的老人,在这么一个老社区中简单的二层小洋房,他一往就是三十多年,简朴的让人难以置信。他深居简出,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人们更是没有看见过他出入过豪华的酒楼饭店。住在周围的居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老人就是黄廷方,黄廷方家族已经好多年坐在新加坡首富的位置上。

      黄廷方家族控制的远东机构及其三家新加坡上市公司,黄廷方家族控制的信和集团及其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新加坡及香港兴建了700座酒店、财物中心及公寓,同时,还控股东南亚著名食品企业——杨协成有限公司。自2007年,黄廷方家族以70亿美元资产荣登新加坡首富,一直蝉联新加坡首富的宝座。虽然经历了美国雷曼兄弟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许多著名企业纷纷倒闭或财富萎缩,但一点也不影响黄廷方家族财富的增长。2014年,黄廷方家族达到110亿美元,在某年的财务报表上显示,远东机构和信和集团联合的年营业额达55亿美元,总资产额价值超过400亿美元。

      这个货真价实的超级富豪,却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从来不铺张浪费,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一个中国式老人的朴素、节约、低调。黄廷方的低调在商界十分出名,他是一个从来不在电视上刷脸的富豪,也很少在报刊上登载他的日常工作,尤其不喜欢拍照,他在《新加坡的领袖》一书中这样表述他的观点:“我是一个普通人,常工作至深夜,也常在工作后,在街头吃两新元(约合10元人民币)‘的江口卤面。如果我的照片见诸报端,人们就知道我是谁。知道我有钱,有人就可能绑架我……如果我被人绑架,被杀害,我的公司就会垮掉,那我的家人该怎么办?我有我的顾虑。”

      这段似乎有些土里土气的话语体现了黄廷方做人做事的精神境界,他喜欢江口卤面,因为是一生难以割舍的乡愁,他的心中有家人、有故乡,也就有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灵魂。

      黄廷方自称是普通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在他六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他总能以敏锐的市场目光,宏大的政治格局,超越的财富动机,坚强的拼搏精神,在荒凉处觅繁华,在低潮寻高潮,在失败中看到胜利的曙光。正是凭借着“人弃我去”的“快半拍商法”,往往寻找到发财的先机。远东机构在新加坡打造的“乌节地王”和信和集团在香港打造的“尖沙地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相得益彰的大手笔运作,确立了黄廷方家族在新加坡和香港房地产界显赫的地位。

      机遇垂青于不懈奋斗的人,黄廷方先生从来不放弃学习,读书看报,不仅成为他积淀智慧与能力的捷径,也是他能够把握瞬息万变商场的水平。他从不吃老本,不靠侥幸取胜,而是一个经常工作到深夜的狂人,大胆中包含谨慎,坚持中蕴藏灵活,节俭中展示着一个企业家的大气磅礴。他终将青年时代深信的“有土斯有财”的朴素道理,成功演绎成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大王,东南亚著名的房地产商。

      黄廷方先生对自己十分小气,从不铺张浪费,但对公益事业总是慷慨而又大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当地社团活动,帮助扶持弱势群体,黄廷方先生一直担任新加坡兴安会馆名誉主席、新加坡福莆仙公会名誉会长。

      或许我们并不知道黄廷方先生一生到底捐款了多少,奉献给社会多少慈善,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生都在做好事、做善事,但从来不肯让媒体报道、采访,他也不知道究竟捐了多少次。

      黄廷方先生低调做人,也默默无闻地尽自己所能,为祖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捐款捐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廷方对中国贫困地区付出巨大的努力,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不仅自己做到低调,连捐款的金额(天文数字)不让曝光,一些公益事业上只留下“无名氏”,这样做法虽有他个人顾虑的一方面,更多的是他一直坚守的为人处世的底线。

      2004年9月,著名侨乡江口迎来了一个久别的故人,黄廷方先生在阔别六十年故乡之后,终于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摇篮地。年逾古稀,鬓毛衰白,黄廷方和他的家人们沉浸在浓浓的乡音中,故乡变了,莆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微笑地细看着莆田的山川风物,他熟悉的千年古镇涵江,他陌生的千年古城莆田,还有他耳熟能详的湄洲湾、湄洲岛、妈祖祖庙……

      黄廷方、黄志祥莆田之行简短而又丰富,莆田人民热情、真挚、善良、友善,黄廷方一行人深受感动,也为莆田的发展前景倍受鼓舞。2006年9月,信和集团出资1000万港元邀请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日本丹下都市建筑设计株式会社完成了妈祖城核心区的概念设计。妈祖城将具有以综合服务区为核心,以文化景观带(区)、文教研发区、生态休闲区、娱乐胜区、紫霄洞风景区、渔港游艇码头区为辅的七大功能区。

      美丽而又壮观的如意岛,是气势磅礴的妈祖城东拓项目,与妈祖城共同构成莆田滨海新城,得到香港信和集团、黄廷方黄志祥父子大力支持,由其出资聘请日本丹下都市建筑设计所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约40平方公里。建成后的如意岛,将成为“如意的水上花园都市”,将提供全新的滨海生活方式,营造天然的娱乐圣地,森林怀抱牛的创作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

      黄廷方先生的慈善之心在侨居国新加坡和祖国故乡散发感人肺腑的情愫,并且黄廷方先生把这种热心、慈善、扶危济困、奉献社会的精神,如同无形的血脉在下一代身上延伸。黄志祥、黄志达和整个黄氏家族继承了黄廷方先生乐善好施的美德和传统。在香港、在新加坡、在祖国大陆,广泛资助弱势群体,关注、捐助教育和医疗事业,十年来,累计捐助金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并不是终点,黄氏家族真挚的爱心将永远在充满温暖的大地上闪光。

      在二十世纪一场浩浩荡荡的下南洋浪潮中,数百万华人成为华侨、成为一个时代资本主义狂飙突进的资本英雄,成就了众多事业有成的亿万富翁。出身于莆田的黄廷方,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莆田人“精”“勤”“俭”孝“的精神品质,展示着莆田人低头干实事、闷声发大财的文化特质,也有数以千万的华侨身上所保持的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良好的传承。

      2010年1月23日,著名华人企业家、新加坡远东机构和香港信和集团创始人黄廷方先生在家人依依不舍的陪伴下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一岁。

      从故乡江口到异国新加坡,从一生萦绕的生命之地新加坡到他乡香港,黄廷方先生用八十一年令人惊叹的脚步,丈量过故乡与异乡的距离,衡量过贫穷与富裕的距离,将黄廷方家族推上了一个国家首富的位置,他将生命的无怨无悔全部写在他的灵魂天空上。

      在黄廷方先生永恒的梦乡里,他会梦见长子黄志祥和他们共同缔造的信和集团,他也会梦见次子黄志达和他们共同打造的远东机构,他会梦见数以千计的高楼大厦在璀璨的灯火中绽放着美丽的希望。

      涛声不息的兴化湾听见了这个游子思乡的呼唤,矗立千万年的壶山看见了万千的莆田人思乡的泪花。

      2017年9月10日 (来源 :《莆田作家》)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