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余玉芳:退休老中医变成“农田医生”

    余玉芳:退休老中医变成“农田医生”

    1.jpg

    已是83岁高龄的余玉芳(中)依然在田里忙碌着

      “冬至将近,白菜地还没有施肥的今天要赶紧施肥,地瓜田的杂草一定要清除干净……”近日,记者来到盖尾镇石马村,83岁的余玉芳正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冬耕冬种农业知识,而这种科普兴农宣传,余玉芳已坚持35年,他退而不休,坚持不懈地为推广农业科技奉献余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仙游的袁隆平”。 他也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退休医生试种小麦引发轰动

      余玉芳原是仙游县中医院医生,1982年从退休回到乡里后,他看到村民生产耕作粗放,种田效益低,便萌发了带领乡亲科学种田的念头。为此,老人买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书籍自学,并从种植小麦入手学习科学种田。为了获得成功,他还打听到泉州农科所国家级小麦专家何曼试是老乡后,特地上门求教,还邀请专家回仙游进行指导,从此,余玉芳建立自己的农田试验田。

      那时候,村民们经常看见余玉芳在实验田里忙碌,对一位退休医生搞农业生产,大家感到不可理解。然而当看到余玉芳能将原来亩产200公斤的小麦增产至近400公斤时,大家才知余玉芳良苦用心。许多村民开始对余玉芳另眼相看,并开始将余玉芳当成农业专家。为了帮助农民增多收入,余玉芳还积极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提高产值质量,当余玉芳听说“黑小麦76号”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小麦高60%,富含7种氨基酸,价格收益好,他马上又进行黑小麦种植试验。没想到,第一批黑小麦快抽穗时全部死亡。余玉芳没有放弃,花钱请省里的专家来会诊,自己天天待在地里观察。终于实验成功了,他毫无保留地将种植经验传授给村民。

      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余玉芳又成功试种三种小麦,种植经验全部在省里推广,由于种子质量好、产量高,许多人及外地人慕名找余玉芳买种子。

      科技兴农造福百姓

      石马村是兴化桂圆主产地之一,但村民种的龙眼果小质劣产量低,需要改良。余玉芳又将眼光瞄向龙眼。为了确保改良成功,他先将自家50多株龙眼进行嫁接换种试验,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在他的带动下,石马村及周边4个村的6500多亩龙眼都嫁接上优良品种。他还向果农推广控梢除虫施肥等新技术,使当地种植龙眼效益明显提高。

      此外,余玉芳还与省农林大学挂钩,做了17个品种,30多亩试验田,都大获丰收。“老余实验的‘金山57号’红薯,口味甜产量高,抗病虫害好,他带着我们种植,每亩增收了百分之三十。”村民余国芳说。

      多年的耕种及科学种植经验,让余玉芳变成了一名“农田医生”。只要在地里看到农作物的苗子,他就能知道收成好不好、耕作方式对不对,就像医生把脉问诊一样。农户一碰到困难就找他请教。

      “一花独放不是春”。余玉芳发动全村18位老农户,成立了“石马村老人科技组”,承担泉州农科院的泉麦系列、黑小麦、黑大豆、花生、地瓜、多系杂优水稻、巴西陆稻等180多个品系的试验。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测土配方试验,进行田间记载及植株考量测产等,为专家提供科学数据。

      在余玉芳引导下,石马村科技文化站建了起来。他带头捐出1万元资金,购买图书架和书籍,3个阅览室藏书近万册。余玉芳和他的老人科技组又忙碌起来,引导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这个科技文化站还建了广播室。每到病虫害高发期,石马村的广播便会响起一个老者的声音,正是余玉芳用本地话,通知大家注意除虫。

      自创科技日  传授好技术

      为了鼓励村民学科技、用科技,余玉芳将每个月“初一”、“十五”定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日,他邀请各级农技专家、技术员给村民上课,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多年来,每期“科技日”风雨无阻,都有50余名学员来上课。

      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余玉芳依然在实验田里忙碌。今年,他通过20余种花生测土配方试验,终于选择了“粤油13号”品种。“适宜本地的气候、土壤,不但产量可提高百分之五十,而且抗病虫害,可以有效防止当地花生种植常见的枯萎病。”余玉芳告诉记者。               晚报记者 李金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