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南日岛上有个私人“海洋世界”贝类展览馆

    南日岛上有个私人“海洋世界”贝类展览馆

      在莆田南日岛上,有个私人“海洋世界”贝类展览馆,这里有琳琅满目的贝壳工艺品。展览馆藏身于一处民房内,房子里住着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名叫张宝珍,他用了15年时间,走遍海岛各个角落,有的地方甚至去过几百次,收集了上万枚海贝,还亲手制成主题作品,分类陈列,对外开放。

    1.jpg

      △老人与他的珍宝

      海岛情怀

      日前,记者登上南日岛,来到位于南日镇政府附近的张宝珍家里。他有着海岛人标志性的“黑色”皮肤,说起心爱的贝壳和多彩的收藏生涯,他如数家珍,开始健谈起来。

      张宝珍出生在南日镇岩下村,10多岁时成了孤儿,在姑姑的抚养下长大成人,1958年入伍当兵,在部队里做过宣传干事,对中共党史有所了解。后转业,从南日镇工商局退休。

      自从赋闲在家,张宝珍就一直想找件有意义的事做,生活才不会空虚。他经常只身一人到海边闲逛,那时的海滩上,散落着许多贝壳,容易划破赤脚的渔民,由此,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义务清理这些“海洋垃圾”。

      每天早上四点,天还没亮,张宝珍就从家里出发,朝着预先想好的某一个海边角落走去。今天去这个地方,明天去那个地方,同一个地方要半个月或个把月后再次光顾,这是他的“寻宝”策略,除了南日岛,还到附近的小岛寻找贝壳。

      变废为宝

      捡着捡着,张宝珍发现,其实“海洋垃圾”挺好看的,只是放错了地方而已,他不舍得丢弃,统统存放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人把海螺做成烟斗,当作工艺品收藏起来。于是,他买来所需的工具,开始了创作之旅。

      在这些工艺品中,有的是鸟儿,取名“平安鸟”“和谐鸟”,纯粹用于观赏;有的是灯柱,既能观赏又能照明。在这之前,张宝珍从未见过类似的创意,毫无可供参考的案例和经验,只能靠自己“凭空想象”。如果快的话,他每天可制作两三只“海贝鸟”。

      张宝珍还挑出了上百个大贝壳,做成主题类工艺品,最大的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刚开始,他请专业人士雕刻,先把字誊写好,再用专业刀具,一笔一笔刻上去,看过几次之后,他就自己动手雕刻。主题内容大都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建党、建军、建国等等。

      在靠近屋顶的墙上,还挂满了各种牌匾,用小贝壳制成时代性标语,诸如“两个一百年”“建成小康美丽中国”,而且字体多样,有行书、楷书、篆书。“不懂什么叫字体,都是网络上找的,觉得漂亮的就采用,对照模仿,一笔一划拼接而成。”张宝珍说,这些牌匾中间,有一副手写的毛笔字牌匾,名为“共铸中国梦”,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托朋友送来的,可是,他们俩至今未曾见过面。

     2.jpg

     △张宝珍的部分作品

      私人展馆

      现在,“海洋垃圾”越来越少,但张宝珍没有闲下来,依旧迎着日出,搜寻他的“宝贝”,不过,更多的还是来自别人的赠予或相互交换。

      平日里,张宝珍把工艺品送给周遭的邻里乡亲,渐渐地,“张宝珍会做贝壳工艺品”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人慕名而来,把捡到的贝壳送给张宝珍。有的时候,为了别人手中的好东西,张宝珍不惜让对方随意挑选自己的藏品,甚至倒贴现金,也要交换过来。

      曾经,有个收藏圈的朋友,想在莆田湄洲岛上开个海洋文化主题展览馆,向张宝珍提出要以20万元的总价,收购他的所有收藏品,但他一口回绝了。受此启发,张宝珍开起了私人展览馆,免费供人参观。

      张宝珍家的房子有三层楼,如果出租,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租金收入。“我都这么老了,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重要是有个精神寄托,这是金钱买不来的。”他笑着说。

      地处海岛,加上南日岛旅游资源几乎没怎么开发,游客稀少,对于张宝珍的私人展览馆,外界知之甚少,有人戏称为“被遗忘的展览馆”。张国真是张宝珍的二儿子,很支持老父亲的工艺行为和公益精神,经常把海贝工艺品拍成照片,放到个人微信上,广而告之,希望让更多人知道。

      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彭杰 实习生 魏娜桢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