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要放南山翠色来

    要放南山翠色来

      □潘真进

      在华亭云峰村和霞皋村似乎还留有黄仲昭的气息。

      这位曾经被皇帝“廷杖”过的热血书生,后来居然隐居华亭霞皋村达17年之久。也就是在他躬耕陇亩期间,成就他为著名史学家。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十一月一日,黄仲昭积劳成疾,在家乡与世长辞,终年74岁。家人将其遗体安葬于华亭云峰宫里坡。墓外观呈“风”字形,石、三合土结构。墓碑刻文为“皇明理学名臣未轩黄先生佳城”,系明代著名书法家周瑛所书。经黄氏后裔历代重修。此墓至今保护完好,可见兴化人民对他的敬仰。

      公元1435年,唐五代时期名臣黄滔第十八世孙黄仲昭出生,那年是明宣宗宣德十年。黄家是从唐朝到明朝经过十八代祖宗的莆阳望族仕宦世家。黄仲昭的祖父黄寿生是明成祖永乐间进士,官至翰林检讨;父黄子嘉,明英宗天顺初举人,荐知河北束鹿县,家学渊源深厚,居官立身皆廉约恭慎,学问文章,世济其美。仲昭少而好学,敏于学业,赋性端谨,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第二甲。举进士仲昭满怀喜悦咏诗:“经济未能攀董策,姓名深愧滥齐竽。平生一片丹心在,拟献君王赞庙谟。”赐宴时又有“小臣未效涓埃报,但诵用诗答至仁。”抒发献身报国的丹心。

      然而,他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的第二年,宪宗将于元夕点灯为两宫母后取乐,命词臣撰写“元宵烟火诗”,仲昭与章懋等联袂上疏曰:“大孝在乎养志,不可徒饵耳目之玩以为乐也。今川东未静,边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母同忧天下之日”,“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伏乞将烟火停止。”宪宗览疏大怒,廷杖他们,贬仲昭为湘潭知县,经同乡的周瑛和柯潜力陈保奏,在仲昭赴湖南途中被改派南京大理寺评事。

      被皇帝打屁股的黄仲昭,南京任内,为官清正,法不容私,敢驳权贵,革除陈规陋习,纠正冤错案件,而忌恨他的人也很多。眼看世风日下,他无意在官场追逐,乃于服阕返京之日,托病乞归。在城南门外华亭下花(霞皋村)盖“俱乐亭”,读书为文,过着“闲身别衮衣”的清苦日子。

      辞官回乡后,黄仲昭在下皋过耕隐生活之作的《下皋杂咏》写道:“十亩山田种稻粱,茄秧新乞自邻乡。虽无钟鼎供游燕,且免红尘请谒忙。”“性癖情知与世殊,只应归卧故山庐。山中亦有经纶事,朝课耕桑夕校书。”“十载山庄没草莱,小亭今日喜新开。呼童痛洗亭前竹,要放南山翠色来。”

      公元1488年,由于吏部尚书的推荐,黄仲昭到江西任提学佥事。他当官期间,尽心尽责,想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而身不由己,又不愿与腐败的当权者同流合污。正如他在《遣怀》诗所表达:

      谁点霜华入鬓斑,雨声连夜苦潺潺。

      逢迎无术谁负咎?婚嫁催人老未闲。

      仗节伏波遭死谤,知几疏传却生还。

      圣恩倘赐余骸骨,便买邱园入乱山。

      于是毅然决然辞官返回故里。当时,他写了《致仕归言怀——郊吴礼》表明心境:

      失足一坠苍苔矶,屯觉世途多险戏。

      圣代敢言轻去就,时评或惑迷是非。

      混雌与雄乌莫辨,隔影吠声庞曷知。

      归来隐坐茅檐下,闲看白云出翠微。

      华亭是黄仲昭钟爱之地,他的《下皋杂咏》留下二十多首诗,他还有写有关华亭云峰的诗作,如《辛酉二月二十日晨起访云峰即事》:“晓访云峰认旧蹊,种松拟筑蠒窝栖。溪云荡漾浮山足,石径崚嶒怯马蹄。绅笏久羇真自误,林泉勇退未终迷。年来颇得蒙庄趣,天地蜉蝣一视齐。”这首诗叙述诗人在那社会动荡不安,仕途崎岖难走的年代里,未能为民办好事,决心辞官,打算在云峰筑庐隐居度日的感叹!

      黄仲昭回莆后,仍居住下皋山庄。时隔十载,原有的俱乐亭满目草莱,一片荒芜景象。仲昭呼童仆除草剪竹。小亭是当初致仕开建山庄时所构造,虽无华彩,天然风景如画。亭匾出自北宋著名易学家郡雍“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句。仲昭重登俱乐亭观景,感慨万千,诗兴大作。有诗曰:“满目云山俱是乐,古人心与我心同。纷纷宠辱多忧患,真乐谁知在此中。”又曰:“十年失脚走危途,天赋吾真半已芜。今日看山亭上坐,悠然始复见真吾。”为解脱官场羁绊,回归自我天性感到快慰。

      黄仲昭居家,仍以读书著述为乐事。黄仲昭的游踪极广,足迹遍及兴化,又登武夷山,游朱熹讲学处,访福州,过泉州,并宿漳州,一路上查藏书,与人交谈,旁搜博考,详细调查了解当地历史沿革、山川、城池、风俗、古踪等,还详细记录所历、所经、所闻、所见,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他深深感到:“闽虽为东南僻壤,然自唐以来文献渐盛,至宋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于是乎可以不愧于邹鲁矣”。他决定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加以细致地分类,进行系统地研究,汇编成书,故不辞而为,并着手著述。经过六七年的辛勤写作,他终于把书写成了,共为八十七卷,名曰《八闽通志》。这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省志,为《四库全书》所收集。对兴化历史怀有深厚感情的黄仲昭,写好《八闽通志》后,又开始在故乡兴化漫游,深入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这时,进士周瑛也返回莆田。黄仲昭和周瑛志同道合,两人合作写了《兴化府志》,共五十四卷,这是兴化府第一部府志,后人评价《兴化府志》史料可靠,评论公允,文字流畅。

      晚年,黄仲昭壮心不已,他再次前往延平、邵武等地游历,接触那里的人民,考察历史遗迹,广泛搜集史料,终于写成《延平府志》《邵武府志》(共二十卷)和《南平县志》,为福建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仲昭所著《未轩集》12卷,收入《四库全书》。世称其文“雄浑醇雅”,其诗“和易近人”。他在理学上“羽翼程朱”之作如《学庸或问》等,对宋儒学问,都有所阐发,世人评价也很高。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