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妈祖元宵焕异彩 上元祈福文峰来

    妈祖元宵焕异彩 上元祈福文峰来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点烛山

    点击查看原图

      点烛山火母

    点击查看原图

      大五福

    点击查看原图

      千米“龙灯”挂满百家姓

    点击查看原图

      莆仙戏《海神妈祖》

    点击查看原图

      妈祖供品

    点击查看原图

      文艺踩街

      3月7日,农历正月廿九,莆田文峰天后宫举行妈祖元宵尾暝灯祈福活动。来自台湾台南大天后宫、新港奉天宫、云林土库顺天宫、高雄新庄天后宫及广东等海峡两岸妈祖宫庙代表前来共同祈福,共点烛山火母,迎祥纳福。

      五福献瑞,福祉祯祥。当天上午十时,丙申年文峰宫妈祖元宵尾暝灯祈福隆典仪式举行。文峰宫抢救挖掘的非遗项目《大五福》,由莆仙戏剧院倾情演绎,福星、禄星、寿星、禧星、财星耀眼登场,致贺赐福,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千年吉祥福道文化的无穷魅力。重新编排的《大五福》承继传统,特色鲜明,韵味隽永。

      《大五福》是莆仙戏曲艺术园圃中的一朵奇葩。记者了解到,莆田文峰天后宫是史上旧戏班的聚散地。近年来,为了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成立妈祖曲艺团,搭建艺术平台,运用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传播妈祖信俗、弘扬妈祖文化,推进对外和对台民间艺术和妈祖文化交流。同时,对濒危的传统戏曲《大五福》进行挖掘、抢救、整理,重新编排,进行展示,并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祈福仪式上,文峰宫管委会主任陈鹭玲点燃烛山火母。之后,莆仙戏剧院为观众献演最新获奖剧目《海神妈祖》。

      红烛叠山,灿若星辰。当晚的文峰宫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在新旧殿,如织游人为延续六百余年的烛山祈愿慕名而来。烛光摇曳中,不知醉了多少有情人。点亮一支红烛,虔诚向妈祖祷告,祈求平安幸福。记者了解到,烛山蜡烛不能全点完,要留下二寸许“烛脚”;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户再来请回他们的“烛脚”,带回家中继续点燃,寓意瑞兆临门、全年平安,称之“请火母”。

      当晚七时,文艺踩街开始。来自全市40多支民间文艺队、十余部彩车从文峰宫新殿门口出发,途经观桥、梅园路、新街口、旧车站、东大路等路段,一路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沿途数万市民朝拜祈安纳福。

      供品展示,叹为观止。栩栩如生的妈祖供品堪称“中华一大绝活”,为文峰宫妈祖元宵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众多游人拍手叫绝,纷纷拍照留影。记者了解到,妈祖供品是民间传统的敬神献礼食品装饰艺术,俗名“妈祖筵桌”,通常在妈祖神诞和升天纪念日,以及传统节日摆列供奉。其配套和摆列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供桌上必备:香、花、果盒、馔盒、寿桃、面饭、五果、六斋、茶、酒。自由创作的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作品,其中的妈祖故事人物造型、水族朝圣、海鲜景等,别具特色。

      陈鹭玲介绍说,文峰宫妈祖总元宵,俗称“尾瞑灯”。据地方志书记载:莆田元宵,“文峰宫起,文峰宫止”。文峰宫历史悠久,属于官拜的庙宇,其妈祖礼俗文化活动,特别是以吉祥福道文化“大五福”、种德祈福的“元宵烛山”、敬神娱人的“妈祖供品”、感格神明的“妈祖诵经”等为主要载体的上元祈福活动,历经六百六十余载沿革、演变、发展和定式传承,已经成了适应当代社会需要,丰富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期间文化生活,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感情,促进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和海峡两岸人文双向流动,符合广大妈祖信众美好愿望的范本。  时报记者 郑育俊 文/图

     

      相关新闻:

      “尾暝”点烛山莆田元宵落幕 已有600多年历史

      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数地方庆元宵的最后一晚,称为“尾暝”。这天晚上,妈祖“尾暝灯”活动在城区多处供奉妈祖的宫庙举行。点烛山清风岭、东岩山、文峰宫三处最盛,文峰宫为佳。文峰宫的点烛山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蜡烛点到2寸要吹灭

      昨晚7点左右,文峰宫的庆元宵活动正式开始。灯火璀璨,人山人海,信众们在殿内祭拜完妈祖后,来到文峰宫门前,将一对对红烛整齐地插在烛架上并点燃。没过多久,宫前摆放的两个烛架已经插满了蜡烛。火红的“烛山”座座相挨,把文峰宫衬得金碧辉煌。还有一些来自马来西亚的妈祖信众远道而来,他们说,早就耳闻莆田元宵一乡一俗例,民俗活动相当精彩,他们特地赶来莆田,就为了一睹“尾暝”文峰宫烛山的壮观场面。

      文峰宫管委会工作人员林飞娟告诉记者,旧时,各村元宵后的龙灯都要集中到文峰宫焚化,因为怕游灯过后的龙灯生气,为害人间。而妈祖作为海神,可以统收诸龙,因此在妈祖宫前焚化龙灯,渐渐演变成“尾暝灯”的习俗。林飞娟说,蜡烛不能全点完,点到剩下2寸许时就吹灭。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户再来请回他们的“烛脚”,带回家中继续点燃,以示瑞兆临门,全年平安,这叫“请火母”。

      今年规模最大 烛山造型多样

      林飞娟介绍道,文峰宫历史悠久,属于官拜的庙宇,元宵传统延续到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莆田当地,有一年之中元宵始于文峰宫止于文峰宫的说法,因此元宵显得格外隆重,而今年的庆祝模式相比于往年规模也更盛大。

      据了解,除了点烛山,仪式还有文艺踩街的活动。当晚妈祖的香炉将迎出来,由高举妈祖旗的仪仗队开路,带领30多支民间文艺踩街队,途经观桥、梅园路、新街口、旧车站、十字街等路段,再绕回到文峰宫,一路布福。“大家扮成大五福(福禄寿财喜)、三及第(状元榜眼探花)等人物,这些表演队将莆田的地方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除了表演队伍,烛山造型多样也是今年的一大亮点。“这次不再是单一的烛船,还有玉如意、龙凤等6种造型,文峰宫将提供1100多支蜡烛,将这些造型全部点亮。”林飞娟说,这一夜的红烛是千年来妈祖信仰不灭的璀璨星光,也是莆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点点星火。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 通讯员 张翔/文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